广西医科大学靶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丘金梅
作为长期关注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员,我怀着求知若渴的心情线上参与了CACA前沿播第7期——“Lancet:肺癌免疫治疗2.0时代”会议。这场由中国抗癌协会精心打造的学术盛宴,汇聚了众多权威专家,带来了肺癌免疫治疗领域的最新理念与研究成果,让我收获满满,也引发了诸多思考。
周彩存教授团队关于依沃西单抗的研究成果无疑是会议焦点。依沃西单抗同时靶向PD - 1和VEGF的创新设计,源于对肿瘤机制的深刻理解,双管齐下阻断肿瘤免疫逃逸与血管生成。多中心、随机、双盲的Ⅲ期临床试验设计严谨,确保结果科学可靠。其显著的疗效,如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提升客观反应率等,以及对安全性的精细管理,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该研究成果登上《柳叶刀》主刊,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与赞誉,彰显了中国肿瘤研究实力。
会议伊始,樊代明院士的致辞为整个会议奠定了高屋建瓴的基调。院士对肺癌免疫治疗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对未来方向的展望,让我深刻认识到抗癌事业的厚重历史与光明前景。这不仅是医学技术的进步征程,更是无数医学工作者坚守使命、不懈奋斗的见证。
周斐教授对肺癌免疫治疗背景及科学问题的阐述,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窗。从肺癌的免疫逃逸机制到免疫治疗靶点的挖掘,每一个科学问题都紧密关联着临床实践。这让我明白,基础研究是临床突破的基石,只有深入探究疾病的本质,才能为治疗方案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熊安稳教授分享的科研设计及成果,展示了肺癌免疫治疗在科研前沿的蓬勃发展。新型抗肿瘤药物依沃西单抗的研究成果令人振奋,它不仅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更标志着我国在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的重大进步。这背后是科研团队严谨的设计、反复的实验和无畏的创新精神。专家们的点评更是为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供了宝贵建议,让我认识到科研不仅要追求理论突破,更要注重临床可及性与患者获益。
李玮教授关于临床应用现状和不良反应的讲解,让我切实体会到从实验室到病床的“最后一公里”充满挑战。临床应用中,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平衡是关键。这要求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关爱患者的人文情怀,在追求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活质量。钟文昭教授的点评则从临床实践角度,为应对不良反应提供了新思路和实用策略。
周彩存教授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让我对肺癌免疫治疗的前景充满憧憬。精准医疗、联合治疗等趋势,预示着多学科融合将成为未来抗癌的主旋律。
此次学习经历,让我从细微处感受到肺癌免疫治疗领域的魅力与挑战。在未来科研道路上,我将以此次会议和周彩存教授团队研究为指引,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秉持严谨态度与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抗癌研究。在夯实基础理论的同时,勇于突破创新,注重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牢记科研造福人类的使命,为攻克肺癌难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紧跟学术前沿,积极投身于抗癌事业的发展中,为攻克肺癌难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