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丽 | 第七期CACA前沿播肺癌免疫治疗会议心得体会

广西医科大学靶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炳丽

  2025年4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CACA前沿播Cell:肺癌肿瘤免疫治疗2.0时代”线上直播会议。本次会议由吴开春教授和王洁教授分别担任主持人,樊代明院士、周斐教授、吴一龙教授、熊安稳教授、张力教授、杨帆教授、钟文昭教授及周彩存教授等多位权威专家参与。会议围绕肺癌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科研设计、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为参会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会议伊始,樊代明院士作为理事长致辞,为整场会议定下了基调。他强调了肿瘤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的重要意义,并鼓励科研团队继续探索创新,推动这一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

  随后,周斐教授对肺癌肿瘤免疫治疗的背景及科学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指出,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为难治性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如何提高免疫治疗的响应率、降低副作用,仍是当前研究的关键问题。

  接着,熊安稳教授介绍了科研设计及成果。他提到,其团队通过创新的免疫治疗方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疗效,还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点评环节,吴一龙教授和张力教授分别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认为,免疫治疗的潜力巨大,但需要进一步优化临床试验设计,扩大样本量,并探索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杨帆教授则从免疫学角度提出了建议,强调了免疫微环境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钟文昭教授在后续点评中指出,肺癌肿瘤免疫治疗的成功离不开多学科协作。他呼吁科研团队与临床医生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这一技术的临床转化。

  会议最后,周彩存教授对未来发展方向及迭代更新方向进行了展望。他提出,免疫治疗应与靶向治疗、放疗等手段相结合,探索个体化治疗方案。樊代明院士在总结发言中再次强调了转化医学的重要性,并表示免疫治疗的成功是跨学科协作的典范。

  通过参加此次会议,我对肺癌肿瘤免疫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一技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周斐教授提到的免疫治疗背景和科学问题让我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解决临床问题,而这一过程需要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和多学科协作。第一期中赵永祥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构建出新型病毒NDV-GT,创新了一种新的免疫疗法,引入猪的基因伪装肿瘤细胞,刺激人体产生超急性免疫排斥反应。这一结果带给我很大的震撼,为可以造福癌症患者而感到欣慰。

  樊代明院士的总结让我深受启发。他提到,科研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积累和团队协作的结果。这种披荆斩棘的科研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学习。

  此外,会议中提到的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手段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我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面对晚期肺癌患者,我们不仅要关注治疗效果,更要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非常荣幸能通过这一平台学习国际顶尖的科学研究成果。这次会议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的决心。未来,我希望能够将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之,这次会议让我深刻体会到科研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关键。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将始终秉持科学精神,不断学习和创新,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