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A指南,我知你知”指南巡讲及公益义诊龙江行-肇东站

    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来临之际,哈医大二院肿瘤中心结直肠肿瘤外科汤庆超教授带领肿瘤多学科专家将“CACA指南,我知你知”指南巡讲及公益义诊龙江行活动带到肇东市人民医院。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是由中国抗癌协会在1995年倡导发起的公益科普活动,2025年的第31届以“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为主题,旨在推广《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践行“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理念及“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活动通过整合型防治体系,倡导MDT to HIM多学科协作模式,覆盖癌症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本届宣传周聚焦权威科普与全民参与,鼓励全国肿瘤专家义诊、健康科普嘉年华等多元活动,强化科学防癌意识与规范化诊疗实践。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副主委王贵玉教授发起本次义诊,希望推广肿瘤的防、诊、治,为广大基层地区高危人群提供便捷的线上线下免费咨询和诊疗平台。哈医大二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党支部书记/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防筛专委会常务委员汤庆超教授带领肿瘤中心结直肠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消化内科、超声医学等多学科团队赴肇东市人民医院开展了本次CACA指南宣讲并进行了多学科义诊。肇东市人民医院暴海军副院长主持了本次活动,孙丹杰院长、医务科项宝瑞科长以及普外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参加了本次活动。哈医大二院肿瘤中心主任王贵玉教授在线对本次活动的开展表示祝贺并对肇东市人民医院的协办表示感谢。本次中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的CACA指南巡讲及义诊龙江行肇东站的内容丰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结直肠肿瘤外科汤庆超教授、胸外科王秋实教授、肿瘤内科申维喜教授、消化内科马骁教授、超声医学科崔浩教授在肇东市人民医院门诊的外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超声介入科等门诊对当地患者进行了免费义诊。哈医大二院肿瘤中心结直肠肿瘤外科汤庆超教授进行了CACA指南NOSES手术技术篇解读的讲座,哈医大二院CRC-MDT团队消化内科马骁教授为肇东患者会诊并做了十二指肠壶腹占位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囊管支架置入术,哈医大二院肿瘤中心结直肠肿瘤外科汤庆超教授与肇东人民医院普外科任立钧主任团队为肇东地区一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完成了肇东地区首例全结肠NOSES无切口手术。

1 哈医大二院肿瘤中心王贵玉主任为CACA指南巡讲及义诊龙江行-肇东站致辞 


2 肇东人民医院暴海军院长带队主持并欢迎义诊专家  

3 哈医大二院肿瘤中心汤庆超教授为肇东市人民医院颁发肿瘤多中心合作联盟授牌 


4  CACA指南公益巡讲龙江行-肇东站启动仪式


5 哈医大二院肿瘤中心汤庆超教授向肇东人民医院普外科捐赠肿瘤学书籍 


6 哈医大二院肿瘤中心结直肠肿瘤外科汤庆超教授义诊    

7 哈医大二院胸外科王秋实教授义诊


图8 哈医大二院肿瘤内科申维喜教授义诊


图9 哈医大二院消化内科马骁教授义诊


图10 哈医大二院超声医学科崔浩教授义诊


图11 哈医大二院肿瘤中心结直肠肿瘤外科汤庆超教授进行CACA指南-NOSES技术篇宣讲

图12 哈医大二院CRC-MDT团队消化内科马骁教授为患者做十二指肠壶腹占位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囊管支架置入术


图13哈医大二院肿瘤中心结直肠肿瘤外科汤庆超教授带领肇东人民医院普外科团队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完成肇东地区首例腹壁无切口全结肠NOSES手术(NOSES-IX式)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防筛专委会常务委员汤庆超教授指出,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可以发现和消灭绝大部分的息肉和腺瘤,从而能有效避免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患者的大肠内会生长无以计数的腺瘤性息肉,而且非常容易出现早期癌变。这类人群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便血、腹泻、腹痛或贫血等息肉发出的“早期信号”,便血从隐血试验阳性到肉眼见大便带小血块不等。患者腹痛一般不剧烈,为隐痛不适。有些患者呈全身消耗症状,如乏力、体重下降、贫血等,有家族史者更需格外警惕。 直系亲属若确诊FAP,建议从10~15岁开始定期做肠镜检查。FAP的癌变率高,若不及时干预,有极大概率发展为癌,因此原则上一经确诊,需积极争取早期手术。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族史的人群,务必在早期就开展肠镜检查。定期接受肠镜检查的 FAP 患者,其大肠癌发生率仅在 3% - 10%区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未进行肠镜检查、直至出现症状才前往就医的患者,大肠癌发生率竟高达 50% - 70%。这一数据差异充分表明,基因检测与肠镜检查对这类人群意义重大。即便并非 FAP 患者,步入 35 岁后,同样应定期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目的在于能够及时察觉肠道病变,从而实现尽早治疗,将疾病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另外,不管是何种性质的腺瘤性息肉,都绝不能轻视。一旦发现,都应遵循尽早切除的原则,并按照医嘱定期复查,以此彻底消除潜在的健康隐患,保障肠道健康。


    汤庆超教授介绍,这名肇东地区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病人已经有多名亲属因息肉恶变患肠癌去世,FAP病人发生肠癌癌变非常早,一经诊断应尽早做全结肠切除术,然而全结肠切除需要切除范围包含右腹部的末端回肠、回盲部、升结肠,上腹的横结肠及左腹的降结肠、乙状结肠和下腹的直肠,手术范围跨越左侧右侧以及上腹下腹,手术范围大,传统开腹的全结肠切除术需要切开从胸部剑突下一直到下腹耻骨联合处的“通天口”约40cm以上的全腹大切口才能完成,进入微创腹腔镜时代后的常规微创手术仍然需要做辅助切口长约5-10cm将切除的肠管标本移除,而NOSES腹壁无切口手术则可以让这类患者获得最好的微创手术效果,术后腹壁没有切口,仅有几处毫米级的操作孔。

    国际/中国NOSES联盟主席、国家癌症中心王锡山教授带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团队在2010年率先开展了无疤痕NOTES直肠癌根治手术。之后在NOTES无痕理念基础上创新开展了NOSES(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即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结直肠肿瘤手术。从创新之初适用于直肠癌的NOSESI-V式直到适用于结肠和全结肠的VI-XI式,涵盖全结肠共10大类腹壁无切口的术式。团队将NOSES手术的规范和标准化不断完善,制定了国际和中国的NOSES手术专家共识及指南,撰写了NOSES手术学第一版至第四版,并翻译成英文、俄文、日文、韩文、法文等六国语言在全球发行。目前NOSES手术已纳入全国高等教育十三五医学规划教材《外科学》第二版。NOSES手术因其腹部无切口、美容效果好、疼痛感轻、手术恢复快、远期因瘢痕造成精神心理创伤低,以及因其建立在常规腹腔镜操作系统基础上以常规腹腔镜操作为主而便于外科医生学习和推广等特点,迅速为国内外的外科界同道们关注和广泛开展。 截至目前,国际NOSES联盟分中心已遍布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法国等50个中心,中国NOSES联盟已经遍布全国所有省市,开展医院上千家,中国NOSES大数据库已录入病例超过5万例。


    哈医大二院肿瘤中心-结直肠肿瘤外科作为NOSES手术的发源地也作为区域结直肠肿瘤临床科研中心,一直致力于将微创中的微创NOSES特色技术推广到省内各级医院为我省患者朋友们造福。哈医大二院肿瘤中心-结直肠肿瘤外科汤庆超教授与肇东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任立钧主任团队在本次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CACA指南巡讲及义诊龙江行-肇东站期间完成了肇东地区首例NOSES腹壁无辅助切口经直肠拖出标本的全结肠切除术(NOSES-IX式)代表着肇东地区NOSES无切口手术技术迈入了新阶段,肇东人民医院NOSES特色技术门诊及工作室的建立将大大方便和满足肇东地区人民对于微创和无痕手术的需求,为更多结直肠肿瘤病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