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与目标
2025年4月15日至4月21日为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届主题聚焦“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为贯彻落实国家癌症防治行动规划,967医院肿瘤科联合6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开展多学科联合义诊活动,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 强化科学防癌理念:针对公众对癌症认知的误区,普及“早筛、早诊、早治”核心知识;
2. 推广多学科协作(MDT)模式:通过跨学科诊疗,为复杂病例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解决方案;
3. 提升基层筛查覆盖率:重点服务高危人群(40岁以上、肿瘤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者),建立长效健康管理机制;
4. 践行公立医院公益使命:通过免费筛查、心理干预、困难救助等举措,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二、活动实施与创新举措
(一)多学科诊疗(MDT)全流程服务
1. 现场联合诊疗
针对肺癌、消化道肿瘤等复杂病例,由肿瘤科牵头,联合外科、影像科、病理科、营养科专家开展“一站式”会诊。
2. 快速检查通道
影像科开放“义诊专用通道”,优先安排低剂量CT、乳腺超声、胃肠镜检查。
3. 全周期健康管理
为筛查出的疑似病例建立电子档案,指定专人跟踪随访;
营养科定制膳食方案,覆盖患者及家属。
(二)精准化科普宣教
1. 分层宣教策略
中老年群体:通过社区讲座、宣传手册重点讲解肺癌早期症状、消化道肿瘤筛查必要性;
女性群体:联合妇联开展乳腺癌自检培训,现场演示触诊手法,发放自查工具包;
职场人群:利用新媒体发布短视频。
2. 互动式体验设计
设置“肺癌风险计算器”“膳食营养搭配游戏”等互动展台;
中医科提供体质辨识及防癌药膳指导,惠及群众。
(三)公益支持与便民服务
1. 经济援助:为23名低收入患者减免检查费用;
2. 绿色通道:志愿者团队为行动不便者提供接送服务,协调轮椅、优先挂号等便利措施。
三、活动成效与数据分析
1.人群覆盖
年龄分布:40-60岁占比52%,60岁以上占比33%;
性别分布:女性占比61%(乳腺、甲状腺筛查需求突出);
3. 满意度与影响力
问卷调查显示:97%参与者认可“多学科诊疗更高效”,93%表示“掌握至少2项防癌技能”。
四、问题与改进方向
1. 资源配置瓶颈
影像设备超负荷运转,部分患者需等待3天以上。
2. 青年参与度低
30岁以下群体占比仅8%,对癌症风险认知不足;
改进措施:设计职场健康课程,联合企业开展“防癌打卡计划”。
五、后续行动计划
1. 病例跟踪闭环管理
对疑似病例实行“1对1”随访,确保2周内完成确诊;
建立“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数据库,用于科研分析。
2. 普体系升级
联合市科协打造“防癌科普教育基地”,开发VR模拟肿瘤生长互动项目。
本次义诊以多学科协作为核心,通过精准筛查、科学宣教、公益支持三大抓手,切实提升群众防癌意识与早期诊疗率,彰显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未来将持续深化“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