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 | 跨学科创新与医学教育的启示——CACA前沿播第6期观后启思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李珊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CACA前沿播第6期对刘陈立与肖意传团队在《Cell》杂志发表的“合成细菌治疗肿瘤的关键原理”的深度解读。这场学术盛宴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更为我未来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刘陈立与肖意传团队在《Cell》发表的合成细菌疗法研究,为肿瘤治疗领域点燃了新的曙光。他们通过定量合成生物学手段,构建出能在肿瘤组织特异性增殖的沙门氏菌株,巧妙利用IL-10R“迟滞效应”破解了细菌疗法“激活抗瘤免疫却逃避抗菌免疫”的世纪难题。这项突破不仅揭示了受体动态表达的分子记忆机制,更展现了跨学科研究对医学革命的颠覆性力量。

  作为一名医学教育者,我深知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刘陈立团队的研究成果让我反思当前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实验技术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提出关键科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肖意传研究员提到,研究源于对“细菌为何选择性激活抗瘤免疫而非抗菌免疫”这一长期困惑的追问。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创新往往始于对“矛盾现象”的敏锐洞察。未来,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更多“悖论式案例”,引导学生从复杂现象中提炼核心科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该研究还让我对未来的医学研究充满了期待。细菌治疗肿瘤这一概念虽然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但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其安全性、可控性和疗效难以保证,导致相关研究一度陷入停滞。然而,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如今的科学家们已经能够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对细菌进行精准改造,使其具备特定的功能,从而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刘陈立与肖意传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新一代合成细菌疗法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更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更多类似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癌症这一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终将被人类彻底攻克。

  总之,观看完CACA前沿播第6期后,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刘陈立与肖意传团队为榜样,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开展跨学科合作,努力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在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引导他们提出关键科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科研工作中,我将积极探索合成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领域,努力为医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