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攀升,使得手术医生面临着越来越多高难度的挑战。而达芬奇机器人技术的加持,犹如一把作战 “利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让曾经被视为难以完成甚至不可能完成的手术,如今都成为了现实。
浙大二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李军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一直是大肠外科领域的一大难题。以往,由于手术操作难度大,部分患者不得不面临永久性造口的痛苦,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然而,借助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精准操作,我们成功为多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了保肛手术。” 前不久,李军主任医师就遇到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被诊断为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离肛门仅有3厘米。传统手术方式需要切除肛门并进行造口,这让患者和家属都难以接受。
“我们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术前先采用新辅助化疗,使肿瘤缩小到一定范围后,再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为其进行保肛治疗。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机器人机械臂精确地切除了肿瘤,保留了肛门功能。”
精准且高效
越来越多手术使用到“机器人”
李军介绍,手术过程中,机器人的机械臂能够深入到盆腔的狭小空间,精确地切除肿瘤组织,同时完好地保留肛门括约肌和周围的神经血管。术后,患者不仅避免了永久性造口的痛苦,而且肛门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肠癌患者术后还面临着复发率较高的问题。数据显示,肠癌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的比率在30%左右,尤其是多次手术导致的疤痕粘连,导致再次手术更为棘手。有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不仅能够精准出击,同时还能“左右开弓”,一边切除肿瘤一边止血,极大地提升了手术效率。
浙大二院大肠外科徐栋主任医师介绍,随着结直肠肿瘤手术量的不断增加,浙大二院大肠外科运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平台为患者提供服务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2024年,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肠癌手术量已突破300台,并且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在递增。
从微创走向无创
不在腹部留下任何切口
在浙大二院大肠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将微创理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微创走向无创。
无切口手术,即“经自然腔道的无切口手术”(NOSES),是指通过患者的自然腔道,将手术中切除的标本取出,从而避免在患者腹部留下任何切口。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减少了患者术后的疼痛,还加快了术后康复的速度。
“前不久,我们就为一位肿瘤较小且位置合适的肠癌患者实施了无切口手术。手术中,通过达芬奇机器人完成了肿瘤的切除、淋巴结清扫、血管离断以及肠管吻合等一系列操作。由于肿瘤较小,我们通过肛门口将肿瘤顺利取出,避免了腹部切口的产生。整个手术过程非常流畅,耗时短,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疼痛明显减轻。”徐栋说。
据悉,目前能够熟练开展无切口手术的团队并不多,这不仅对患者的肿瘤大小有一定的要求,还对医生的机器人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加持,为结直肠癌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凭借其精准、灵活、微创的优势,让许多原本不可能完成的手术成为了现实,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