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肺癌专委会2025年首次全体委员会议成功召开



2025年4月7日晚,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肺癌专委会首次全体委员线上会议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准诊疗线上学术研讨会议顺利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众多肺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精准诊疗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为推动中西医整合在肺癌防治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伊始,中西整合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李和根教授和秘书长周蕾教授对专委会2024年度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并详细介绍了中国抗癌协会对专委会的考核评价结果。在过去的一年中,专委会在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以及中西医整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肺癌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李和根教授和周蕾教授对2025年的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明确了专委会在新的一年中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在学术交流环节,会议围绕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诊疗展开了多维视角的深入讨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赵欣旻教授以ADAURAALINA研究为例,详细介绍了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辅助治疗新格局。赵教授指出,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靶向治疗在早期和晚期NSCLC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获益。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的邓皖利教授则聚焦于SB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主题。邓教授详细阐述了该治疗模式在早期、局晚期和晚期NSCLC不同亚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她指出,SBRT联合免疫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手段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徐蓓教授从四代EGFR-TKI及双靶点抑制剂的开发、联合治疗策略的优化、ADC药物的应用突破以及液态活检指导下的动态精准治疗等多方面,深入探讨了EGFR-TKI耐药后的治疗进展。徐教授的报告为临床医生在面对EGFR-TKI耐药问题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苏州市中医医院的刘敏教授对肺癌ADC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细致回顾,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刘教授指出,ADC药物的耐药机制、疗效预测标志物以及联合治疗策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她强调,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领域,有望进一步提高ADC药物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此外,上海市肺科医院的王丽新教授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钟薏教授分别就“脑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和“一线治疗单药还是联合”的热点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浙江省中医院的舒琦瑾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郑岚教授则围绕“EGFR-TKI耐药后的处理策略”和“NSCLC现状及其未来治疗方案”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议最后,李和根主任委员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中西整合肺癌专委会的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非小细胞肺癌精准诊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相信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诊疗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而专委会也将继续秉承“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理念,推动中西医结合在肺癌防治中的应用,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