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 第4期CACA前沿播节拍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心得体会

广西医科大学靶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琪

  在2025年3月16日这场高规格的学术盛宴中,我有幸聆听了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 "CACA 前沿播" 第四期线上研讨会。这场聚焦 "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新选择" 的学术对话,不仅展现了中国肿瘤学界的科研实力,更为乳腺癌治疗范式革新提供了重要启示。作为临床医学研究者,我深刻感受到整合医学理念与精准治疗策略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肿瘤治疗格局。

  MECCA 研究作为本次研讨的核心案例,其创新性在于打破传统治疗时序的桎梏。既往临床实践中,化疗与内分泌治疗常被视为 "非此即彼" 的选择,而该研究通过科学设计证实: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每日 500mg 持续给药)与 AI 的同步联合方案,使 HR+/HER2 -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 PFS 从 12.1 个月显著延长至 18.2 个月(HR 0.62, p<0.001),OS 更突破 36.5 个月大关。这种 "1+1>2" 的协同效应,本质上是基于肿瘤微环境动态调控的机制创新 —— 节拍化疗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调节免疫微环境,与内分泌治疗的激素通路阻断形成时空互补。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方案将 3 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控制在 15% 以下,尤其是掌跖红斑(28%)与外周神经病变(15%)通过分级管理得到有效控制。这种 "疗效 - 毒性平衡" 的突破,为老年患者及 ECOG 2 级人群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体现了从 "最大耐受剂量" 到 "最优生物效应" 的治疗理念转变。

  樊代明院士在总结中特别强调的 "整合医学思维",在本研究中得到完美诠释。传统化疗的细胞毒效应与内分泌治疗的信号通路调控看似属于不同维度,但研究者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卡培他滨的低剂量持续给药可下调肿瘤细胞 ERα 磷酸化水平,增强 AI 的疗效敏感性。这种分子层面的机制互补,印证了 "整体观" 在肿瘤治疗中的指导价值。从临床实践角度,这种联合策略实现了三重整合:时序整合:突破序贯治疗的固有模式,建立同步干预的时间窗。靶点整合:细胞周期调控与激素信号通路的双重阻断。管理整合:建立包含 ctDNA 动态监测(研究显示 ctNA 清除率与 PFS 呈正相关)的全病程管理体系。

  尽管 MECCA 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徐菲教授指出的临床转化难点仍值得深思。在真实世界中,约 30% 患者因药物可及性(如经济因素)或依从性问题(需每日服药)影响疗效。此外,研究亚组分析显示,基线循环肿瘤细胞(CTC)≥5 个 / 7.5ml 血液的患者获益有限(HR 0.81),提示需建立更精准的生物标志物筛选体系。对此,王树森教授提出的未来方向极具前瞻性:动态监测网络: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时采集患者代谢数据;联合治疗优化:探索与 CDK4/6 抑制剂的三联方案(临床前研究显示协同指数达 2.3)。

  本次研讨会的学术价值已超越乳腺癌治疗领域本身。在提问环节,张清媛教授提及该模式对激素依赖性肿瘤(如前列腺癌)的借鉴意义 —— 研究团队正在探索节拍化疗与雄激素剥夺治疗的协同效应(初步数据显示 PSA 缓解率提升 40%)。这种 "以点带面" 的研究思路,或将推动肿瘤治疗进入 "时空协同" 的新纪元。

  作为见证者,这场学术盛会给予我深刻启发:首先,临床研究需要突破 "非黑即白" 的思维定式,MECCA 研究正是通过重新定义治疗边界获得突破;其次,转化医学必须建立 "实验室 - 临床 - 真实世界" 的完整证据链;更重要的是,肿瘤治疗正从 "对抗模式" 向 "共生控制" 演进 —— 正如吴炅教授所言:"未来的治疗目标不仅是延长生存,更要让患者与肿瘤和平共处。"

  展望未来,我期待见证更多中国学者引领的原创性研究。当我们将整合医学理念、智能监测技术与精准治疗策略深度融合,必将为肿瘤患者开启充满希望的新篇章。这场研讨会不仅展示了中国肿瘤研究的国际水准,更让我们看到:在攻克癌症的征途上,创新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