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力 | 第4期CACA前沿播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会议心得体会

广西医科大学靶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志力

  2025年3月16日晚,我参加了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主办的“CACA前沿播: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节拍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线上直播会议。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任国胜教授主持,汇聚了多位国内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乳腺癌委员会执行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中国抗癌协会整合淋巴瘤委员会执行主任)、云南省肿瘤医院张国君教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以及湖南省肿瘤医院欧阳取长教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常委)等专家共同出席了会议。会议聚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团队主导的“MECCA研究”,王树森教授、洪若熙教授、徐菲教授及夏雯教授分别就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与分享。此次会议为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前沿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

  王树森教授团队以“首次III期验证、分层设计、低毒高效、多中心、经济价值”五个关键词,全面概括了MECCA研究的创新亮点。针对内分泌单药治疗副反应低但疗效有限,而联合靶向治疗又面临副反应增加和疗效降低的难题,团队首次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联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的方案,开展了三期临床试验,为HR+/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洪若熙教授详细介绍了研究设计及其主要结论。研究纳入了263例未接受过转移性阶段系统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卡培他滨500mg每日三次持续口服联合AI)和单药组(AI)。研究以无进展生存期(PFS)为主要终点,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安全性为次要终点。结果显示,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AI显著改善了患者的PFS和OS,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这一结果支持将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AI作为HR+/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徐菲教授进一步从生活质量和临床应用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该联合方案的临床获益比和HR值与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的一线方案相当,且卡培他滨节拍治疗未出现明显的骨髓抑制或胃肠道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依从性高。此外,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手足综合征的处理措施成熟,患者管理简便,药物可及性高,展现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潜力。这一成果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经济且有效的治疗选择。王树森教授还展望了该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MECCA研究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化疗与内分泌治疗不能联用的局限,支持将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AI作为HR+乳腺癌患者的新治疗选择。未来,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在新辅助及辅助治疗中的价值,以及其与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表观遗传治疗药物等的联合应用,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展节拍化疗的适用范围。这一研究也为我带来了深刻启示:在肝癌治疗领域,联合治疗同样有望解决单药治疗的不良事件问题。通过大规模三期临床试验,联合治疗方案或将成为一线治疗的重要替代选择,这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动力。

  会议尾声,樊代明院士的总结陈词为这场学术盛宴画上了点睛之笔。他强调,肿瘤研究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癌症类型,不同癌症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各异,涵盖了三大细胞群体:即将向癌发展的细胞、已经发展成癌的细胞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他指出,具有正常细胞功能的癌细胞仍属于癌前病变范畴,而许多内分泌肿瘤并未完全发展为癌症。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聚焦于调控内分泌腺功能,阻止其向癌症转化。针对癌症的不同阶段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才能实现更优的疗效。尤为振奋人心的是,樊院士透露该研究成果将被纳入CACA临床实践指南。这不仅是对团队多年来深耕研究的权威认可,更标志着我国在肿瘤内分泌治疗领域跻身国际第一梯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彰显了我国医学研究的创新实力,也为全球肿瘤治疗领域贡献了中国智慧,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医学舞台上的影响力。

  通过这一平台,我有幸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知识视野。这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科研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也让我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与漫长——它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索、不断总结与勇于创新。尤其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这些研究成果为临床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在面对晚期癌症患者时,我们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哪怕是一丝希望,我们也会全力以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更是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感受生命的温度与世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