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范阿慧
樊代明院士从很多方面并且很多次论述过肿瘤。基于王树森教授团队的乳腺癌(HR+HER2-mBC)的临床研究和评述团队的专业点评,这次的论述更加形象可证。
之前医学界针对于肿瘤异质性的论述,虽然没有忽视其肿瘤细胞及微环境的动态可变性,却仍是把肿瘤当成“既成肿瘤”来看的,忽略了肿瘤自身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肿瘤不是一块组织的同时恶变并发展,而是一个又一个细胞不停地,可能同时又可能错开地,在多种内外因的作用下,从正常组织变成癌前病变,再变成过渡状态,再变成肿瘤。如果时间横断,那么肿瘤的状态可以大概分成三种状态:尚未恶变仍需要一定刺激才能恶变的状态;彻底恶变绝不回头的状态;还有介于其中的中间态。而又基于患者的个性和治疗的进行,这三种状态的比例又会不停得调整变化,这也是肿瘤自身的顺应性。艺术一些,肿瘤不是全班同学的大合唱,而是交响乐,每个细胞就像是其中的乐器,有始有停,有高有底,有缓有急。
樊院士多次强调内分泌肿瘤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功能更加直观可测。一个尚履行内分泌功能的细胞,不能算是既成的肿瘤细胞,是尚可教化的细胞。一竿子打死,是要伤瘤害人的。我们对待肿瘤的态度是过度谨慎了的。之所以过度谨慎,是因为把握不住肿瘤发生发展的规律。战争尚未开始,认知的缺失让我们自动处于被动的状态。
樊院士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个甲状腺患者(滤泡型)的例子。患者手持报告焦虑慌张,在生存和切自己两个选择中挣扎。我总是佩服樊院士理论自信的从容和坦然。毕竟思维中总是灌输着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的肿瘤治疗理念。这么想来,樊院士是自信,患者是他信了。就这样患者带“瘤”生存到了现在。肿瘤的节律决定了肿瘤治疗的节律。肿瘤是可怕的,但肿瘤是物质的。肿瘤是物质的,就逃脱不了物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樊院士说节拍化疗就是化大步快走到小步快走,而节拍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是艺术的结合。为什么呢?化疗是杀肿瘤的方式,内分泌治疗是调整未成肿瘤及癌前病变的方式。两者的联合是针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两种状态的联合,所以是艺术。王树森教授的未来期望中所提出的治疗迁移和新的联合策略也是基于新得艺术,也会成为这种认知调整的新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