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出新,汤善宏 | 第三期“CACA前沿播”观后感:以儒为脉,铸医者仁心,承天地之志

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 陈出新 汤善宏

  2025年3月3日,春雷乍响之际,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第三期“CACA前沿播”如一场浸润灵魂的甘霖,为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会议开场樊代明院士指出中国抗癌协会当前正推进 17 项重大工作,其中 “发大作、明大势、开大播” 三项尤为关键。樊院士说到“CACA 前沿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用以阐明中国抗癌协会的主张及主流观点,另一方面旨在广泛传播正确信息,消除诸如药厂借专家头衔片面宣传等混淆视听、误导民众的小道消息。”樊院士强调,肿瘤防治需在整合医学统览下开展,涵盖肿瘤的诊断、研究与治疗,包括整合外科、药物、放疗等多种治疗方式。

  在此背景下马骏院士团队鼻咽癌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与樊院士的“肿瘤的防治赢在整合”的理念不谋和而,在医学与人文的交响中奏响“仁者爱人”的华夏强音。在这场线上云端的学术盛宴中,我们不仅看到现代医学的精密锋芒,更窥见中古儒家“格物致知”“仁民爱物”的智慧血脉,在医疗、科研及教学的土壤中悄然萌发,终成参天之势。

  格物致知:以儒者之心探医学之道

  《大学》有言:“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马骏院士团队二十载深耕鼻咽癌领域,恰似儒家士人“穷理尽性”的治学境界。面对放疗靶区划定的困局,团队以“格物”精神层层剖析:从化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动态变化,到放射性损伤的微观机制;从多中心数据的缜密验证,到AI模型的精准预测。每一步皆如朱熹所言“即物而穷其理”,将临床困惑化作科研命题,以实证之光照亮未知之境。 这种“一物不格,则一理未明”的执着,正是儒家“知行合一”的现代回响。

  仁者爱人:医道即人道,治疾更治心

  樊代明院士指出医学的本质是“仁术”,而抗癌事业的核心在于“以患者为中心”。樊院士强调肿瘤治疗不应止步于“生存率”的冰冷数字,而应追求患者“身心俱安”的生命尊严。樊代明院士表示,“肿瘤治疗不是杀敌竞赛,而是智慧博弈。”强调动态应对肿瘤异质性,避免过度治疗。鼻咽癌的治疗属于整合医学实践典范,治疗需结合化疗、放疗与免疫激活:化疗/放疗杀死肿瘤细胞释放抗原,触发患者自身免疫反应(“被动治疗→主动免疫”联动)。需动态评估肿瘤异质性,避免单一疗法导致耐药亚群优势生长。樊代明院士强调,“未来的放疗可能超越手术,成为肿瘤治疗第一选择。”基于FLASH等技术的突破性潜力,樊院士分享了放疗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这种思想恰恰是儒家智慧的体现。

  和合共生:协万方之力,成天下之治

  《中庸》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本次研究背后,是整合医学与多学科协作的磅礴之力:化疗与放疗的时序协同,影像学与AI的技术交融,临床医生与科研团队的肝胆相照……这种“和而不同”的智慧,恰如儒家“礼之用,和为贵”的治世之道。樊代明院士强调的“整合与转化才是灵魂”,唯有打破学科壁垒,融汇百家之长,方能攻克肿瘤这一“天下公敌”。而研究中对国际指南的改写、对全球患者的惠及,亦暗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抱负,将中国智慧化为普世良方。

  继往开来:承先贤之志,开万世太平

  樊院士强调:“CACA 前沿播在内容选择上有明确标准:其一,所选论文需为2025年后发表于世界著名TOP杂志的高档次成果;其二,研究工作必须在中国本土开展,能代表中国水平并维护中国患者利益;其三,要与中国 CACA 指南,特别是 HIO 英文杂志相关联,比如在该杂志发表论文或引用其文章;其四,突出中国学者对国内外肿瘤学的贡献,采取 “自己讲、专家评、大家看” 的模式。”

  以掷地有声发言,昭示中国学者的文化自信。 他回溯马骏团队改写NCCN指南、登顶《CA》期刊的征程,说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团队将鼻咽癌5年生存率提升至80%以上(国际平均水平约40%),为国际鼻咽癌诊疗提供中国方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李咏梅教授团队联合国际组织(AACR、UICC)及中国学者,推动鼻咽癌BI-TM分期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中国贡献全球领先。” 中国学者以扎实数据为“器”,以创新理念为“道”,终使“中国方案”成为全球鼻咽癌诊疗的指南。樊院士更以“肿瘤异质性研究”“放疗技术创新”为矛,呼吁学界直面挑战、勇攀险峰。青年一代更当时刻铭记程颢“学以至圣人之道”的教诲:在临床中做“细节的拾荒者”,在科研中做“数据的炼金师”,以“修身”之严谨铸就医术之精微,以“齐家”之协作凝聚团队之力,最终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医学大同。

  窗外春雷阵阵,恰似这场学术盛会激荡的思想回响。医学的春天并非静待花开,而是靠无数科研工作者在暴雨中播种、在争议中破茧。感谢“CACA前沿播”搭建的桥梁,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期待未来与更多同道携手,以精准为刃,破治疗困局,让中国智慧继续照亮全球抗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