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博 | 第三期CACA鼻咽癌诱导化疗后缩小体积放疗的研究会议心得体会

广西医科大学靶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颖博

  3月3日晚,我准时收看了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CACA前沿播第三期直播,主题为“鼻咽癌诱导化疗后缩小体积放疗的研究”。这场汇聚了马骏院士、樊代明院士等多位抗癌领域权威专家的学术盛宴,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医学前沿的璀璨光芒,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和科学的温度。

  马骏院士团队在直播中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为鼻咽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提出的诱导化疗后缩小体积放疗的创新治疗方案,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孙颖教授详细阐述了这一研究的理论依据,头颈鳞癌的根治性放疗剂量与肿瘤细胞密度密切相关,诱导化疗后,肿瘤细胞密度显著降低,转变为亚临床病灶,仅需进行预防性照射,并提出了放射治疗按照诱导化疗后的肿瘤范围能不增加复发率的同时,降低放射损伤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科学假设,为缩小体积放疗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马骏院士还介绍了综合治疗策略,特别是免疫治疗在鼻咽癌中的应用。通过放免联合、靶免联合、化免联合的模式探索,以及基于治疗响应的适应性治疗,鼻咽癌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新靶点的开发和新型药物如ADC药物的研发,进一步拓宽了治疗的可能性。

  此外,马骏院士提出了AI技术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使研究成果能够在基层医院落地,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更多患者受益。自适应放疗和质子重离子放疗等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预防和筛查方面,马骏院士提出了建立高发区人群队列、研发EB病毒疫苗、开发新型筛查指标等措施。这些举措有助于早期发现鼻咽癌,并为未来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无创筛查技术的研发,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将更加便捷和准确。

  樊代明院士等点评嘉宾从多个角度对马骏院士团队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自1998年以来,美国NCCN指南推荐的唯一方案是放疗后进行化疗,而马骏院士团队的研究为鼻咽癌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这场直播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场关于生命的深刻对话。我相信,在无数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抗癌事业必将取得更大突破,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尽管医学不断进步,抗癌之路依然充满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的科研投入、专业人才以及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让我们携手并肩,为战胜癌症、守护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场直播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知识,更让我体会到生命的重量与科学的温暖。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癌症将不再是不可战胜的恶魔,生命的希望之光将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