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医学院 方梓煜
2025年3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CACA前沿播 Cell:鼻咽癌诱导化疗后缩小体积放疗的研究”线上直播会议。会议由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坤禹教授主持,樊代明院士、马骏院士、孙颖教授及郎锦义教授等权威专家亲自坐镇。会议围绕马骏院士率领主创团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CA:鼻咽癌诱导化疗后缩小体积放疗的研究展开,孙颖教授、李咏梅教授及易俊林教授也分别点评了相关研究内容。
首先,孙颖教授介绍研究背景:在我国青壮年鼻咽癌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放疗和化疗,但远处转移概率很高并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马骏院士团队提出:吉西他滨+顺铂疗法,并逐渐成为国际普遍认可的治疗方法。接下来郎锦义教授和胡超苏教授评价道:该方法就如何减少创伤并增加疗效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水平。唐玲珑教授为大家解读研究过程及结果:尽可能在疗效的基础上减少治疗的毒性,经过严谨科学的选择受试者靶区勾画之后可以从数据看出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显著升高,肿瘤缩小率也明显高于传统疗法,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李咏梅教授和易俊林教授发表评价:高度赞扬了GTV缩小体积治疗法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对晚期病人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缓解尤其明显;易教授精准指出:以后的鼻咽癌治疗会越来越个体化、越来越平均化并提出希望可以在以后进一步合作。马骏院士发出展望:全链条预防和控制疾病,包括:建立鼻咽癌检查委员会、寻找更明显的数据指标、有效的利用AI技术提高同质化水平等方法。他提出:要慢慢构建肿瘤可视化模型,加强自适应放疗,根据放化疗敏感性动态调整治疗剂量以加强鼻咽癌的治疗。通过免疫治疗的分型制定个体化方案并加强新靶点的应用等进一步研究。
会议尾声,樊代明院士的总结陈词为整场学术盛宴画龙点睛。他指出,中国学子在肿瘤治疗方面的进步突飞猛进,在不断的为世界鼻咽癌治疗方面发光发热;团队成员忠实的贯彻了中国抗癌协会的思想和要求。樊院士精准的提出:其中吉西他滨的特异性和顺铂的非特异性共同应用会导致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都会被杀死这方面不够严谨,同时对其他器官的影响较大,不能将前后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混为一谈。同时樊院士指出目前鼻咽癌的治疗之路还有很多障碍,这种不惧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值得广大学子好好学习,以后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癌症治疗好做出卓越贡献。
我非常荣幸能通过该平台学习国际顶尖的科学研究成果,赵永祥教授的“超急性排斥工程溶瘤病毒在难治性癌症患者中的介入临床试验”、康亮教授有关肛肠肿瘤经肛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等内容让我的知识库容量扩大了很多,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研工作中的团队合作是多么的重要,也让我明白做研究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需要事件来学医和沉淀。更重要的是在癌症方面的研究不仅要严谨、求实、追求最极致的疗效,还要同时关注患者的生活水平,给予患者有尊严、更舒适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