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庆大坪医院) 黄川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中国抗癌协会“CACA前沿播 JAMA:经肛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线上直播学习,这场汇集国内顶尖结直肠外科专家的云端对话,不仅展现了taTME技术十年磨一剑的科研历程,更勾勒出整合医学时代外科创新的发展方向。
作为全球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治疗领域长期面临中低位直肠癌保肛的临床挑战。康亮教授团队主导的里程碑式研究,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填补了该领域循证医学空白。这项联合国内16家三甲医院、历时5年的严谨研究证实:taTME技术不仅与传统经腹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具备同等安全性,更在术后快速康复(ERAS)和功能保留方面展现显著优势。其发表于《JAMA》的研究成果作为全球首个taTME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标志着该技术正式完成从探索性创新到标准化治疗的范式转换,为直肠癌精准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中国方案。
会议立体化呈现了我国taTME技术体系化建设的多维成果:张宏教授团队构建的手术操作规范与并发症防控体系,通过量化评估吻合口血供等关键技术指标,将术后并发症风险降低至国际先进水平;吴淼教授创建的"保肛先锋队"培训模式,依托"三维解剖教学-虚拟现实模拟-临床路径管理"的递进式培养体系,实现技术标准化推广;童卫东教授研发的机器人辅助技术突破传统手术视角限制,为骨盆狭窄等复杂病例提供毫米级操作精度。这些系统化探索共同构建起涵盖技术规范、教育培训、智能辅助的完整生态链,印证了王锡山教授强调的"外科创新需实现从经验积累到循证转化的质变"这一核心观点。
樊代明院士提出的"整合外科治疗统览"理念为技术革新注入新维度。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分子影像导航、加速康复外科等跨学科技术的深度融合中,taTME正演变为整合医学的典型实践样本。许剑民教授倡导的"伦理-规范-培训"三维推广模式,将技术创新纳入医学伦理框架,通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全球标准化进程。这种整合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贯穿于多学科协作机制优化、医疗团队能力建设及患者全周期管理体系的维度创新。正如汪建平教授所强调的"临床需求驱动、患者获益导向"的创新逻辑,正是整合医学理念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生动实践。
通过参与此次学术盛会,我深刻地认识到,临床医生不仅要精进手术技艺,更要培养跨学科整合的全局视野,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坐标下,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切实的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