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 谢豪
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中国抗癌协会(CACA)主办的“CACA前沿播”系列线上学术活动。该系列会议致力于聚焦癌症治疗的前沿进展,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学术交流契机。
广西医科大学赵永祥教授团队的研究显示,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新城疫病毒(NDV-GT)可以精准识别并杀伤癌细胞,同时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实现更广泛的抗肿瘤效应。在临床试验中,90%的晚期患者获得了疾病控制,且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或免疫耐受现象,这为缺乏治疗选择的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会议中,专家们探讨了溶瘤病毒的未来优化方向,包括如何提升病毒的特异性、增强免疫应答以及设定病毒的“自毁开关”,确保其不会长期残留于人体,以降低潜在风险。溶瘤病毒技术的成功不仅是癌症生物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更体现了基因工程、免疫学和临床医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
相比于第一期会议着眼于生物治疗的突破,第二期会议则重点关注了直肠癌微创手术(taTME)在肿瘤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中山六院康亮教授团队领导的TaLaR研究成为本次会议的焦点,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JAMA》。研究数据显示,taTME技术在三年无病生存率(DFS)方面与传统腹腔镜TME(laTME)相当(82.1% vs 79.4%,HR=0.86),填补了taTME远期生存结局数据的空白,打破了欧美研究对其安全性的质疑,使其应用得到了更有力的临床支持。
会议中的多个临床中心经验分享表明,taTME手术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还能更精细地分离盆底结构,降低术后神经损伤的风险。TaLaR研究也证实,taTME手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仅为3.2%,低于传统术式,同时保肛率更高,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这一点让我深刻体会到,微创手术的发展不仅关注“生存”,更关注“生活”,真正体现了现代外科“精准与人文并重”的理念。
在成功举办前两期会议后,CACA前沿播(第3期)将于3月3日(线上举行,重点探讨鼻咽癌的精准放疗新策略。本次会议将由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主委马骏院士率领主创团队,重点解析其最新研究——鼻咽癌诱导化疗后缩小体积放疗。研究表明,与传统放疗相比,缩小体积放疗在三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91.5% vs 91.2%)方面无劣势,且显著降低了放疗相关毒性,如急性黏膜炎(19.8% vs 34.1%)、晚期中耳炎(9.5% vs 20.9%)及口干症(3.6% vs 9.5%),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得到明显改善。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抗癌领域的权威专家樊代明院士等多位重磅点评嘉宾,他们将从多学科角度解析该研究的临床价值及未来应用前景。相信这场会议将为鼻咽癌的精准放疗策略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依据,助力未来肿瘤放疗模式的优化。
通过CACA前沿播系列会议,我深刻认识到,医学的进步不仅在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更在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在癌症治疗领域,多学科整合模式正逐步成为主流,我们需要持续关注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前沿技术向临床转化。期待即将到来的第三期会议,相信这将是又一次推动癌症精准治疗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