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取样宫颈癌筛查专家研讨会”顺利召开-助力中国宫颈癌筛查率2030年前达标70%

2025年3月2日,由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分会(CSFP)和中国抗癌协会生育力保护专委会共同主办,《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编辑部、深圳市女医师协会妇产科专委会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共同承办的“中国自取样宫颈癌筛查专家研讨会”,在深圳顺利召开!

为响应《阴道自取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中国专家共识》推荐意见,进一步推动自取样技术在宫颈癌防控领域的规范化应用,扩大我国宫颈癌筛查人群的覆盖范围,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整体水平,助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所提出的2030阶段目标。本次研讨会以“自取样HPV检测宫颈癌筛查的实施与优化”为主题,聚焦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旨在交流学术成果、探讨技术推广策略,以实现高效、精准的宫颈癌筛查。





开幕式


会议伊始,由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担任主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主持
孔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召开的背景与初衷,并介绍了与会的领导与嘉宾。随后,分别邀请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赵永胜教授、深圳市女医师协会荣誉会长/监事长陈芸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为大会先后致开幕辞。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赵永胜教授致辞
赵永胜教授首先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他指出,近年来自取样宫颈癌筛查技术凭借其便捷、高效、隐私保护等优势,逐渐成为宫颈癌筛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应用方向。此次研讨会深入探讨自取样宫颈癌筛查技术的最新进展、临床应用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相信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必将成为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推动我国自取样宫颈癌筛查技术的规范化和普及化应用,为保障女性健康作出积极的贡献。

深圳市女医师协会荣誉会长/监事长陈芸教授致辞
陈芸教授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在宫颈癌防控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对开展宫颈癌防控工作的各位专家、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未来,深圳市女医师协会将继续加大对宫颈癌防控工作的支持,推动自取样HPV宫颈癌筛查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助力全球宫颈癌防控目标的实现。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中国工程院马丁院士致辞

马丁院士致辞中表示,我国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卫生资源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导致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不足,距离世界卫生组织(WHO)《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提出的阶段性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未来五年宫颈癌防控工作任重道远。期待在座的各位同仁群策群力,共同推动自取样宫颈癌筛查,实现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目标,造福广大的妇女同胞。


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名誉主任魏丽惠教授致辞
魏丽惠教授致辞中首先分享了自取样HPV检测宫颈癌筛查的研究进展及推广自取样筛查面临的棘手问题。本研讨会将进一步探讨自取样HPV检测宫颈癌筛查技术的推广应用,明确宫颈癌筛查策略。我国35~64岁女性筛查率仅达到34.6%,距离70%的战略目标差距较大。魏教授表示,自取样筛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筛查覆盖率率,推动中国女性宫颈癌筛查工作,从而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助力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目标。

学术讲座


魏丽惠教授:中国子宫颈癌筛查瓶颈问题及解决策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围绕子宫颈癌筛查的瓶颈问题及难点、子宫颈癌筛查的解决策略及子宫颈癌筛查异常的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展开讲座。她指出,对HPV筛查异常者需要进行分流,分流的目的是通过精细化管理,避免过度诊断的同时减少漏诊;细胞学检测仍然是分流的重要方法,需要继续加强培训;应用新的分流技术,作为精准化管理策略,均需选择经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可、临床试验验证并符合相关适应证的试剂。


王临虹教授:中国子宫颈癌筛查策略及实施现状

WHO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的发布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全球194个国家首次共同承诺消除一种癌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临虹教授就子宫颈癌筛查策略与进展、中国子宫颈癌筛查现状和挑战两个部分内容进行了精彩讲解。她表示,子宫颈癌人群筛查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宫颈癌筛查仍存在覆盖率不足、筛查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目前,宫颈癌防控现状距WHO制定的目标仍有差距,探索高效的子宫颈癌人群防控策略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Jerome L Belinson教授:发挥自取样对子宫颈癌防控最大潜能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Jerome L Belinson教授回顾了他在中国进行的宫颈癌筛查工作,指出对于已实施有组织的宫颈癌筛查项目地区不参与筛查的女性和无宫颈癌筛查项目的地区以及无法参与筛查的女性,自取样HPV筛查技术均为卓有成效的宫颈癌筛查方式。此外,Jerome L Belinson教授还详细梳理了自取样HPV检测新技术、新产品,并给予了效果评价。


赵方辉教授:自取样宫颈癌筛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方辉教授通过展示大量国内外自取样HPV宫颈癌筛查研究,指出大量国内外研究证实HPV自取样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具有很高接受度,且能有效提升HPV的筛查覆盖率,已被多个国家纳入宫颈癌筛查计划。卫生经济学评价表示,HPV自取样技术有助于降低筛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在农村偏远地区展现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健康水平的潜力。


吴瑞芳教授:《阴道自取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吴瑞芳教授围绕《阴道自取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中国专家共识》的背景、自取样筛查的意义、适用人群与推荐方案、技术与质量保障、社会价值与展望展开了阐述。她指出,共识推荐使用经相关部门批准的一次性阴道自取样工具包或套装(包括锥形自取样刷、自取样拭子和自取样干刷套装)、经临床试验验证便于保存和运输的样本保存介质及适用于自取样的HPV DNA检测技术。

基于人群的自取样宫颈癌筛查临床研究分享

本环节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沂峰教授担任主持。


来自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渠新风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静然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李长忠教授杜辉教授分别分享了团队在“自取样子宫颈癌筛查组织模式探讨”、“自取样HPV检测子宫颈癌筛查模式的应用”、“DNA浓缩技术用于尿液HPV检测宫颈癌筛查临床试验分享”以及“HPV亚型联合病毒载量纯分子宫颈癌筛查的可行性研究”,探讨内容与研究前沿实用,可有效推动宫颈癌的筛查与防控。



随后,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赵昀教授、李明珠教授、赵超教授三位专家分别分享了“自取样宫颈癌筛查在人群中的接受状况”、“自取样宫颈癌筛查hrHPV检测及拓展分型的价值”、“自取样HPV宫颈癌筛查联合细胞学p16INK4a精准筛查的应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渠新风研究员分享了覆盖58万例的大规模人群自取样筛查的真实世界研究,以此真实案例阐述了在大规模人群筛查中政府-医疗机构-企业-社区的作用,为今后开展自取样HPV检测宫颈癌筛查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与新思路。

专家讨论

01

讨论议题一:实施自取样宫颈癌筛查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及解决方案 

议题主持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教授

参与讨论的专家分别是来自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陈嘉伦教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姚吉龙教授。他们从自取样宫颈癌筛查中不同情景下,提出了如何选购合格的产品、采集样本的标准化、样本的保存、患者依从性、适应人群等可能面临的风险,隋龙教授结合最新临床指南共识及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其中,如何将各地自取样筛查结果纳入到国家筛查的管理与筛查覆盖率的统计之中,是需要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02

讨论议题二:自取样筛查相关技术

议题主持人:北京协和医院陈飞教授


参与讨论的专家分别是来自深圳妇幼保健院金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桂香教授,他们围绕如何提升自取样HPV检测宫颈癌筛查的便捷性、技术质量控制等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03

讨论议题三:基于自取样HPV检测的人群宫颈癌筛查的组织 

议题三主持人: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李隆玉教授

参与讨论的专家分别是来自海南省人民医院朱根海教授、河南新乡市妇幼保健院赵瑞卿教授。朱根海教授指出,HPV自取样是宫颈癌筛查的重要补充,因此需要加强科普宣教和政府推动。赵瑞卿教授结合在本地区进行由政府组织的自取样HPV检测宫颈癌筛查开展情况,进行了经验分享,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策略参考。

04

讨论议题四:适用于不同资源地区的初筛阳性者临床分流方案

议题四主持人: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孙蓬明教授 


参与讨论的专家是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毕蕙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李明珠博士。如何精准的分流、预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早期诊治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是HPV筛查的最终目标,她们详细梳理了适用于不同地区初筛阳性的分流策略。其中,毕教授强调,不愿意参与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依从性较差,进行自取样宫颈癌筛查后,如何加强筛查阳性者管理、减少宫颈癌发生率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

启动会


专家共识制定启动会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李长忠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静然教授分享《p16INK4a免疫化学染色技术用于子宫颈癌筛查异常人群分流的中国专家共识》的制定背景、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临床应用及推荐意见等。

会议总结

孔北华教授讲到,推广实施自取样HPV检测的宫颈癌筛查,将显著提高宫颈癌筛查覆盖率,推动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与早治疗。孔教授肯定了会上专家们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地区开展情况进行的全面交流与讨论,加深了同仁对自取样宫颈癌筛查的认识。他强调,需要关注的是,推广自取样宫颈癌筛查,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为实现高质量筛查,需要广大同仁共同努力。

马丁院士表示,本次会议对自取样宫颈癌筛查的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强调在此过程中,质量控制和信息安全至关重要。马院士对未来开展相关工作提出了4点建议:(1)完善指南共识,建立安全的宫颈癌防控数据库;(2)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3)呼吁政府部门支持自取样HPV筛查的政策落地,共同推动宫颈癌防控;(4)信息安全与共享,做好筛查质量控制。实现政策与技术切实落地,真正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魏丽惠教授充分肯定了我国宫颈癌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果,并强调自取样筛查技术的推广是未来防控的重要策略。全面实施自取样筛查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团、社区和企业等多方协作,同时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她指出,通过本次会议专家们的分享与讨论使大家看到了前景,也明确了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与难点。希望大家群策群力,推动将自取样HPV检测宫颈癌筛查正式纳入我国宫颈癌筛查方案之中。魏教授对自取样筛查的未来充满信心,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这一模式将在中国得到更广泛应用,助力全球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精彩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