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蒲志忠
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期CACA前沿播线上学术活动,内心既有对国内同行突破性进展的激动,更多是作为基层科室带头人的深度思考。
一、技术引进: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平衡点
从康亮教授的TaLaR研究说起
那天听完康教授的报告,他们团队展示的taTME优势数据(并发症降低5.6%,保肛率提升15%)让我们既兴奋又警醒。兴奋的是终于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这项技术,警醒的是基层推广绝不能照搬照抄。记得十二年前我们刚引进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时,前20例的平均手术时间长达5小时,随着技术进步,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基本零出血。
临床价值:不只是看肿瘤学结局,基层医院结合患者心理,更要关注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传统术式需要永久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低,依从性差,改用taTME保肛成功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了,满意度提高了,比任何数据都更有说服力。
技术门槛:不是所有医院都适合马上开展,依然需要规范,康教授团队制定了严格手术规范并予以公布,必须结合患者实际严格执行。我们先派骨干到中山六院"沉浸式"学习,又到成都进行动物实验,再到重庆大坪临床跟台学习,最后在本院开展该术式,患者恢复满意。
二、学科融合:打破"外科孤岛"的破冰之旅
原来总觉得自己是手术台上的"绝对主角",现在才明白,现代肿瘤治疗早已进入"团体赛"时代。我们尝试的"外科主导全程管理,术前多学科MDT(包括影像、麻醉、肿瘤、营养),为患者术前作好充分准备。
三、本土化改造:让技术扎根中国土壤
王锡山教授那句话的深意
"用中国数据解决中国问题"——这句话在我们西南地区格外有分量。基层医院面对很多经济情况较差,环境不好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意愿强烈,外出无助,正是这样的病例逼着我们学习、应用taTME技术,每一例患者手术成功,都给我们带来进步的力量。童卫东教授讲的单孔机器人辅助taTME研究,随着外科技术的普惠,基层医院不是梦。
CACA前沿播带给我的最大启示,或许就是这份对医学初心的坚守与迭代。
作为承上启下的外科管理者,我们既要像老工匠般雕琢技术,又要像创业者般开拓疆域。当看到改良术式让边疆患者免于千里求医,当听到MDT讨论时不同学科碰撞出的智慧火花,我更加确信:中国外科的黄金时代,正由我们这代人在手术台与管理台共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