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流感绝非小感冒!肿瘤患者更应加强防范!

近日,娱乐圈传来噩耗,大S在日本旅游期间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离世,年仅48岁。这一消息令人痛心,也让大家对流感的危害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全社会有必要深入了解流感,提高防范意识。

流感绝非小感冒!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导致,在中国甲型流感最为常见。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且同一人群可多次感染,尤其在冬春季节高发,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量的发病和死亡。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4天,平均为2天。但具体潜伏期可能会因个体差异、感染病毒的类型和数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比如,儿童、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潜伏期可能相对较短;感染病毒数量较多时,也可能更快出现症状。

流感的症状与普通感冒有所不同,它来势更猛,症状更严重。严重时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对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恶性肿瘤患者,身体相对脆弱,感染流感后引发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更易发展为为重症,甚至死亡。

流感的早期发现、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关注症状,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起病急,会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同时伴有畏寒、寒战,还常有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以及咳嗽、流涕、鼻塞、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特殊情况: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留意流行病史
时间地点:了解所处地区是否处于流感流行季节,一般冬春季节是流感高发期。关注周边环境,如学校、社区、工作场所等是否有流感聚集性发病情况。
接触史:若近期接触过流感患者,或去过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且有流感传播风险的场所,感染流感的可能性会增加。

3.借助医学检查
1)血常规:通常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早期可出现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后期出现下降。若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

2)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抗原检测,如采用免疫荧光法或胶体金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抗原,能快速得出结果,但可能有假阴性。病毒核酸检测,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病毒培养分离是诊断“金标准”,但耗时较长,一般用于科研和特殊情况。

3)血清学检查:检测流感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感染后3-5天可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当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并怀疑感染流感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综合判断,做出准确诊断并

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由于身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确实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
1.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果等,保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抵抗力。
适度运动: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如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2.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要佩戴好医用口罩。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口鼻。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接触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3.环境管理
定期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定期清洁:定期对居住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家具等。

4.医疗干预
接种疫苗:在医生评估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药物预防:对于高风险的肿瘤患者,在流感流行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在流感流行季节如何安全的抗肿瘤治疗

流感流行季能否进行抗肿瘤治疗
一般情况:若患者身体状况较好,无明显流感感染迹象,可按计划进行抗肿瘤治疗,同时加强流感监测和预防。
特殊情况:若所在地区流感疫情严重,患者属于高风险人群,或有密切接触史但无感染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评估抗肿瘤治疗的紧迫性和风险。若患者已感染流感,通常需暂停抗肿瘤治疗,先积极治疗流感,待病情稳定后再恢复。

预防流感与抗肿瘤治疗需要权衡利弊
1.治疗前评估:在开始抗肿瘤治疗前,医生需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包括肿瘤分期、身体状况、免疫功能及流感风险。若处于流感高发期且患者免疫低下,可考虑适当推迟非紧急的抗肿瘤治疗,先进行流感预防。
2.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对免疫系统影响小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如部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药物相对传统化疗,对免疫功能抑制较轻。
3.加强预防措施:无论是否进行抗肿瘤治疗,都要严格落实预防流感措施,如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等,降低感染风险。

抗肿瘤治疗期间并发流感的处理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抗病毒治疗应尽早进行,一般建议在发病48小时内开始,可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调整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抗肿瘤治疗方案,如降低药物剂量、推迟治疗时间等,避免加重身体负担。
对症支持治疗:给予退热、止咳、补液等对症治疗,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

流感虽常见,但绝不是可以轻视的“小感冒”。我们要提高对流感的认识,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尤其是对于有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更要时刻警惕流感的威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积极预防流感,共同守护健康。

专家简介:罗玲,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内科主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附属肺病专科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带领团队开展呼吸内镜相关诊疗工作,将呼吸内镜整合到肿瘤尤其是胸部肿瘤的诊断、治疗、并发症管理等全过程。在肿瘤呼吸病学,肿瘤合并感染等交叉学科积累丰富临床经验。目前主要从事肺癌早诊早治、癌症相关性感染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