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5日下午19:00-21:10,“中国妇科肿瘤MDT巅峰对话”第二十八场暨【百愈芳泽】系列活动第九场线上会议正式开启,本场活动特邀湖南省肿瘤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妇科肿瘤MDT团队巅峰连线,会议首先由颜笑健教授和冉晓敏教授分别做《2020 ASCO妇科肿瘤前沿速递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管理及思考》专题分享,随后双方MDT团队针对真实病例进行MDT解读和探讨。
会议回顾
01第一篇章
第一篇章由赵红琴教授担任主持,赵教授简短致辞后,颜笑健教授进行学术分享。
2020 ASCO妇科肿瘤前沿速递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颜笑健教授主要围绕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介绍了相关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
Gls-010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是两项中国的临床研究,分别证实了PD-L1单抗用于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PD-L1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用于晚期二线/后线宫颈癌患者的有效性。其中,Gls-010研究入组的仅为PD-L1阳性患者,而后项研究同时纳入PD-L1阳性和阴性患者,并证实PD-L1阳性患者获益更显著。
ENGOT-cx11/KEYNOTE-A18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关于帕博利珠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在局部晚期高位宫颈癌中有效性的全球性研究。InnovaTV205/ENGOT-cx8/GOG-3024研究围绕一种新的靶向药物TV-靶向组织因子(TF)的抗体偶联药物,目前正在欧美区域招募受试者。
*卵巢癌
KEYNOTE-100研究此次更新报道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复发性卵巢癌长期随访的结果,整体人群ORR为8.5%,亚组分析中铂难治患者的ORR几乎为0,而铂耐药/复发、部分铂敏感复发和铂敏感复发三组的ORR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各组织学分型中,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效果显著,ORR达到21.1%,提示透明细胞癌可能是今后免疫治疗的最佳适应症。颜笑健教授指出,PD-L1单抗单药治疗的ORR并不够突出,联合治疗是今后更好的治疗选择。
VITAL研究证实了卵巢癌自体细胞疫苗Vigil用于III/IV期卵巢癌前线维持治疗的安全性和一定的有效性,尤其对于BRAC1/2野生型患者。
*子宫内膜癌
颜教授认为子宫内膜癌是妇科肿瘤中免疫治疗运用最有前景的癌种。其中POLE超突变和MSI高突变两类可能含有更多肿瘤特异性新抗原,从而导致肿瘤进入淋巴细胞TILs的数量增加,使此两组成为适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理想候选。
2020ASCO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TC化疗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研究中患者ORR显著改善,但仍需要大型III期临床试验来验证,如正在进行中的 ENGOT-EN6/NSGO-RUBY研究。
颜教授继续介绍了肿瘤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相关研究。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已被指南推荐用于非MSI-H或dMMR的子宫内膜癌治疗。此次ASCO会议中报道的ENGO-en9/LEAP-001研究则要进一步研究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化疗一线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癌,颜教授认为此项研究的结果很有希望推动免疫治疗从后线走向前线。
*滋养细胞肿瘤
TROPHIMMUN研究为首个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证实了PD-L1单抗Avelumab治疗单药化疗耐药GTT的安全性和一定的疗效。
颜教授认为免疫治疗仍是晚期宫颈癌治疗的重要探索方向,创新药物开发与创新方案探索成为主旋律,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为晚期宫颈癌提供了更好的生存预后,有望成为二线治疗新标准。单药免疫治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疗效不佳,免疫联合方案或是打开晚期卵巢癌疗效的突破口,免疫联合不同机制药物成为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探索的主要方向,临床潜在受益人群或从后线向前线扩展,期待产出更多优质的临床证据。
02第二篇章
第二篇章由张克强教授担任主持,张教授简短致辞后,冉晓敏教授进行学术分享。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管理及思考
冉晓敏教授主要分享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作用机制与特点、处理原则与方法。
*irAE的作用机制与特点
相对于传统肿瘤治疗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免疫抑制剂治疗是通过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各种类抑制剂作用机制不同,不良反应谱也不同。目前对于具体不良反应的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作用机制有活化的T细胞攻击正常组织、自身抗体的增加、CTLA-4异位表达引起的ADCC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增加。ICIs相关不良反应会集中在免疫相关器官上,例如免疫相关性皮疹、免疫相关性甲状腺炎等,甚至于所有的器官都有可能出现。冉教授继续介绍了irAE的一些特点:CTLA-4抑制剂不良反应多为结肠炎,而PD-L1抑制剂不良反应更多见免疫相关性肺炎,且发生率低于CTLA-4抑制剂;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的irAEs发生率相当;不同肿瘤中,irAE毒性谱不同;大多数irAE在治疗后数周到3个月内出现,联合治疗irAE发生时间更早;大部分irAEs具有可逆性、易管理;联合用药较单药治疗的毒性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更高。
*irAE的处理原则
主要来源于NCCN、ESMO、SITC、ASCO的共识和指南。常规处理流程包括:预防、预期、检测、治疗和监测。其中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暂停给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得以控制,且可以逆转。irAEs导致停药后再次IO治疗后应该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irAE的处理方法
冉教授在此部分详细介绍了最常见的irAE的处理方法:皮肤相关不良反应、消化道不良反应、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免疫相关肺炎和免疫相关心肌炎。总的来说,关于irAE的处理需要规范化、个体化、早期处理,通过预防、及时发现、诊断、暂停治疗+激素处理,可以达到有效控制病情。
03第三篇章
第三篇章由赵红琴教授和张克强教授共同主持,两支MDT团队分别分享了2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1例复发性宫颈癌的MDT病例管理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MDT病例分享与讨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周强勇医师分享了两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MDT病例。第一例老年LG-ESS患者肿瘤侵犯输尿管及下腔静脉,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右输尿管支架置入术+髂内静脉病损切除术+下腔静脉缝合术,术后未规律随访治疗,术后21月复发,侵犯右侧输尿管下段、下腔静脉、右髂静脉,予宜利治及中药治疗,3月前予来曲唑+甲地孕酮+GnRH-α内分泌治疗,现血尿症状消失,复查MR肿瘤较前减小。第二例老年LG-ESS患者术后2年复发,予以同步放化疗+特普瑞利靶向治疗至今,肿瘤由7cm缩小至2cm。
以赵红琴教授、胡燕教授、殷薇薇教授、杨开颜教授、黄景勇教授和李叶平教授为代表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瘤科MDT团队对该病例展开深入探讨,认为LG-ESS为惰性肿瘤,预后较好,其主要治疗为手术治疗,对于沿血管蔓延生长的肿瘤,需多学科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尽可能切净肿瘤。复发患者予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同时积极探索免疫治疗在其中的作用。
*复发性宫颈癌MDT病例分享与讨论
湖南省肿瘤医院的王子毅教授分享了一例复发性宫颈癌MDT病例。患者为Ib2期(FIGO 2009)宫颈中-低分化鳞癌,予以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予以辅助放疗+巩固化疗,半年后患者出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继续给与同步放化疗,一年半后再次出现双肺、纵隔肺门、左锁骨上多发转移,入组抗PD-L1单药临床研究,目前用药7个月,疗效评价PR,无明显irAE。
以张克强教授、李俊军教授、冉晓敏教授、邓玉屏教授和王子毅教授为代表的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MDT团队对该病例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患者的临床处理比较符合指南规范。由于含铂化疗对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并不好,目前NCCN推荐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参与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试验,ICI在复发性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得到临床上的重视。
04会议总结
王静教授、赵红琴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两位教授表示,免疫治疗相关临床研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在妇科各瘤种中的运用也得到重视。此次MDT虽然不能共聚一堂,但线上特别的会面方式也十分效率,期待未来更多的学习和分享,为临床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
本期视频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