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委会第六届全国学术大会

在这个百花竞放、欣欣向荣的初夏时节,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分会、山东省疼痛医学会智能化近距离放射治疗专委会承办的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委会第六届全国学术大会2024524日至25日在美丽的泉城济南顺利召开。本次大会采用纯线下形式,曹新平教授、盛修贵教授、雷新教授等全国妇科肿瘤领域知名专家莅临现场,省市县三级医院的妇瘤科及放疗科医务工作者500余人线下参会,齐聚泉城济南,共享学术盛宴。

  本次大会聚焦与妇科肿瘤疾病的前沿与进展,多视角探讨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邀请了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医学中心专家团队传经送宝,旨在推动国内近距离放疗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先进化,分享理念、交流成果、寻求共识,探索创新,极大推动了我国近距离放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开幕式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赵磊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曹新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副院长/副书记盛修贵教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山东省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李大鹏教授主持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赵磊教授进行了领导致辞,在开幕致辞中对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回顾了山东省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并对协会近一年来举办的学术交流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充分体现了协会作引领,医院为主体,规范诊疗为目的达到服务于广大妇科肿瘤患者的最终目标。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曹新平教授发表致辞向各位参会专家表示欢迎,向学会领导、各位专家及与会同仁表示衷心感谢。回顾了中国近距离放射治疗学科发展历程学科现状及发展方向情况,并对中国及山东省近距离放射治疗未来的发展给予了殷切期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副院长/副书记、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盛修贵教授表示祝贺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委会第六届全国学术大会的召开。肯定了山东省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分会成立以来的学术推广与卓越贡献,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大家能够充分交流和学习。

 

 专题讲座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曹新平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宫颈癌放疗后疗效评价”的精彩讲座。通过放疗后检查的时间节点、检查方式、检查结果判读关键、病情转归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判断放疗后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通过病例分享的方式进一步联系临床实际讲述了关于疗效评价的具体应用,言简意赅的将评价重点娓娓道来,与会人员受益颇深。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盛修贵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我国宫颈癌近距离放疗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的精彩讲座。从近距离发展的历史进程、人员构成、管理规范、技术层面等方面剖析了近距离放疗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近距离放疗日益重要的放疗地位,各地区近距离放疗组织的成立推动了学科建设及发展,使得更多患者从精准近距离放疗中获益。通过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妇科检查的重要性、影像学的价值、剂量学特点,与外照射反射方式的优缺点对比,强调近距离放疗在妇科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优势,讲述了近距离放疗的治疗流程,规范操作细节,加强临床质控。并介绍了组织间插植、粒子植入、中子后装治疗等其他近距离治疗方式,期待进一步推广近距离方式治疗在更多癌种中的临床应用。盛修贵教授指出,近距离放疗是放射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亚学科的发展应得到充分重视,近距离放疗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三维后装实现了精准治疗,是近距离放疗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强调要重视外照射、内照射的合理、科学结合,展望了近距离未来发展的方向。

 

大咖论道

 

  

第一阶段的大咖论道由河南省肿瘤医院程淑霞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朱红教授主持,来自长治市肿瘤医院刘惠明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吴敬波教授、临沂市肿瘤医院李秀敏教授、日照市人民医院孟令新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于浪教授就曹新平教授和盛修贵教授的授课发表了自己见解,并对中子后装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后装放疗的规范操作、剂量评估、宫颈癌患者放化疗后补充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选择、近距离治疗系个体化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雷新教授:锎-252中子后装近距离治疗低位直肠癌

“哪些类型的肿瘤使用放疗可以根治”引出适合近距离放疗的肿瘤,通过剖析直肠癌放疗根治的难点、直肠的解剖及组织结构、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详细阐述了以腔内接触X线为主的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放疗,并针对治疗过程及方式选择做出了详细介绍,分析了单纯锎中子后装内照射治疗T1期直肠癌治疗效果及锎-252中子射线腔内治疗T2T3期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评价。并对锎-252中子射线结硼中子俘获效应治疗低位直肠癌提出设想。

     

张福泉教授为大家带了题为“宫颈癌放疗面临的挑战”的精彩讲座。

  放射治疗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宫颈癌的总体治疗原则,回顾性分析了近二十年改变宫颈癌放射治疗进程的研究,从宫颈癌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宫颈癌免疫治疗、宫颈癌外照射新技术及宫颈癌内照射的发展四个方向详细宫颈癌治疗的总体原则,并指出理想的放疗模式:在线自适应放疗,可有效提高靶区覆盖率、降低放疗毒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近距离治疗的优势在于其物理特性,张福泉教授对于宫颈癌近距离治疗的新发展同样提到了影像引导及适应性靶区,进一步强调了对于精准照射的要求。最后张福泉教授提到了WHO消除宫颈癌计划,通过提高宫颈癌的筛查及高水平治疗,到2030年“消除宫颈癌”。

  

  

  

第二阶段的大咖论道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云艳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曼妮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柯桂好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冯梅教授、临沂市肿瘤医院陈真云教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杨文教授就张福泉教授的授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针对直肠癌近距离放射治疗、氨磷汀在放射治疗中直肠保护、巨块型肿瘤的放疗经验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魏丽春教授: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模式的探索

影像技术、放疗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同期化疗仍然是标准的治疗方案。针对FIGO -2018分期IIIB-IVA, 复发、转移几率高,辅助免疫治疗使安全、有效的方案。INTERLACE等临床试验表明诱导化疗可能使更有效的、低毒的方案是末来探索的方向。

  

孙志华教授:子宫内膜癌治疗的过去和未来

系统讲解了子宫内膜癌的治疗策略,并介绍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子宫内膜癌发展中的应用,针对治疗时机、后装治疗的剂量分割、定位方式的选择做出了详细介绍,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疗方式的选择及相关数据统计进一步论证了后装放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指出现代影像技术及新技术的演进是推动后装治疗的不懈动力。孙志华教授强调后装治疗是个体化精准治疗的体现,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实现安全和高效的治疗效果是治疗的重点目标,并对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提出展望。最后,孙志华教授指出,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理学类型和分子分型、影像、分期、体能状态等综合考虑治疗决策,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楼寒梅教授:复盘EMBRACE系列研究

  通过系统分析Retro EMBRACEEMBRACEThe EMBRACE II study等系列研究,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指导方向,诠释了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的剂量和溶剂处方方案的临床疗效最优的和最先进的EBRTBT治疗技术,以期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几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所有受影响器官的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大咖论道

  

   

  这一阶段的大咖论道由武汉协和医院李贵玲教授主持,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牛书怀教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李凌教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宋红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杜世锁教授针对妇科肿瘤的免疫治疗及新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术后新分期的辅助治疗选择、宫颈癌自适应技术的应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精彩点评。

    

胡克教授:子宫内膜癌的放疗进展

  通过回顾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的进程,对子宫内膜癌新分期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了其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子宫内膜癌放化疗顺序,通过GOG 238等相关临床研究对此进行证实,并对子宫内膜癌近距离照射的剂量分割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结合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指导治疗。

 

  

安菊生教授: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展

  详细梳理了GOG120等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等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分析指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维持治疗,显示出初步疗效,获益人群为晚期高危III-IVA期(KEYNOTE-A18)、PD-L1高表达患者(CALLA),长期疗效及副反应尚需更多数据支持,免疫诱导与同步放化疗结合,多项初期研究,显示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增强,是否能转化成为临床获益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安菊生教授指出,更明确的人群适应症、最佳治疗模式、最佳的免疫治疗药物等仍需进一步探索。


大咖论道

  

  这一阶段的大咖论道由山西省肿瘤医院张继东教授主持,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袁香坤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吕晓娟教授、甘肃省肿瘤医院赵凤菊教授、潍坊市人民医院郭英华教授分别就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近距离放疗剂量分割模式、局部晚期的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在制定诊疗方案中意义等相关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

     

徐沁教授:关于研究者自行发起临床研究的经验分享

  介绍了什么是研究者自行发起的临床研究(IIT),以前瞻性IIT为例详细讲述了开展流程,并解释了如何从零开始设计一项临床研究,通过自身科研经验及国内外成功研究案例,阐述了研究设计重点及要点,并针对如何突破科研瓶颈及局限做了重点讲解。

   

欧阳翼教授:复发宫颈癌的后装放疗

  分别从放疗后野内复发及术后复发两种情况阐述复发后后装放疗的治疗方式,并通过宫颈癌术后复发病例分享,详细讲述了不同复发部位的后装器械选择、剂量给予及靶区勾画技巧,并强调特殊情况可使用插植后装技术特殊布针及特殊处方剂量处理。

   

于金明院士为大家带了题为“肿瘤精准免疫新实践”的精彩讲座。

  于院士开场高屋建瓴分析了全球癌症发病与死亡比例,就我国癌症发病谱与死亡占比与全球及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抗肿瘤诊疗手段的革新历史与创新、跨界与融合等方面进行治疗策略的评估与标准评价。对比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抗肿瘤治疗方案进行了鞭辟入里地分析。结合肿瘤治疗三次革命与三大治疗手段,对如今免疫治疗和放射治疗联合与协同进行高效低毒组合。并以我院MDT为例,着重强调肿瘤规范诊疗的重要性,最后从精准治疗与精准诊断进行延申,聚焦于目前分子基因阴道私人定制的精准智疗。

   

大咖论道

  


   这一阶段的大咖论道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唐郢 教授主持,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成慧君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徐寒子教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李真伦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永刚教授、天津肿瘤医院陈杰教授就三位教授的授课以及临床研究的设计、复发宫颈癌的后装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赵苗青教授:子宫-卵巢同步性内膜样癌的鉴别诊断

  从子宫-卵巢同步性内膜样癌(SEOC)的定义、诊断、基因组学研究进展、2023FIGO新分期及治疗和预后五个方向进行介绍,对SEOC的分子特点、镜下表现及诊断标准做了详细解读,分析了2023FIGO分期及治疗选择,并对SEOC的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进行总结授课。

   

李大鹏教授:复发转移宫颈癌免疫治疗山肿体会

  从复发转移宫颈癌的分层管理、免疫治疗、放疗及手术治疗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强调复发转移宫颈癌需分层管理,非广泛播散患者局部治疗+系统治疗有最优的疗效,针对中心性复发可考虑广泛子宫切除/盆腔廓清术,但需谨慎筛选合适病人;放射野外的局部复发患者,积极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可能有较好疗效;肯定了免疫治疗疗效确切,一线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二线靶免联合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优秀论文汇报及优秀论文颁奖

  

  本次大会共收到会议论文投稿58篇,其中遴选出优秀论文15篇,大会口头汇报论文5篇。由曹新平教授、盛修贵教授、雷新教授、孙志华教授、魏丽春教授、楼寒梅教授等进行了优秀论文颁奖。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吴敬波教授自制激光角度仪引导后装插植技术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丛慧教授Salvage 3D image-based high-dose-rate brachytherapy for locally recurrent cervical and endometrial carcinoma: clinical outcomes and toxicities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赵秀娟教授:阴道后壁注射生理盐水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时对直肠的保护

辽宁省肿瘤医院刘莹教授:防治宫颈癌后装治疗放射性阴道损伤的护理研究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冯帅教授: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辅助子宫切除术132例临床分析

 

  

  

  

  本次大会各位与会专家分享介绍当前国内外近距离放疗领域最前沿、最有价值的学术研究以及肿瘤防治的新观念、新进展和新资讯,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满载而归、学有所得、不虚此行。也衷心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省内外近距离放疗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以及知识更新,共同推动肿瘤防治事业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