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妮平 | 读《合之汇》有感

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世界整合肿瘤协会(WAIO)秦妮平

  苏格拉底 希腊那边

  穆罕默德 两河彼岸

  释迦摩尼 印度其间

  仲尼孔子 华夏尼山

  北纬三十 自成一线

  轴心思想 年覆五千

  把时针拨到二千多年前,回到文明觉醒的“轴心时代”。约北纬三十度线上,文明之光破晓而出。苏格拉底于希腊点燃思辨哲学的火种,穆罕默德在两河之畔播撒宗教智慧,释迦牟尼在印度深林冥想中启迪众生,而孔子,则在华夏尼山之巅,镌刻下中华文明的不朽印记,于人类文明星空上,点亮了一颗璀璨的中国星辰。

  2024CCHIO,于人文论坛之雅集,众嘉宾再度聚首,共议医学、文化、影视及音乐之相互映照。希往昔诸多音乐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皆沉浸于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撷取无尽创意之光。在人类浩瀚史册中,中华文明犹如璀璨星河,未曾中断,绵延不绝,亦未有宗教战火之肆虐,独树和谐共生之大纛。时至今日,这东方古邦仍高扬“尚和合”之旗帜,引领着世界对于和平共融的深切向往。

  能量流淌,频率和鸣,震动微显,此三者,宇宙之秘,亦医道之基。人体如器,能量充盈,则生机勃发,频率调和,则气血畅通,震动有序,则筋骨强健。医者深谙自然之力,运用针灸以调气,借音律以和频,施按摩以生震,皆循天地之理,调和人身阴阳。此类传统中医学,根植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智慧,与中华文化之精髓紧密相连,共同织就了一幅医学与人文相融相生的和谐图景。

  1988年,诺奖群贤聚巴黎,共议回归孔子智慧,为21世纪人类存续觅得古镜照今。孔子智慧,非仅古训,实为心灵警钟,于迷途之际,唤醒内心之自省。

  “回到孔子”,实乃认同中华文化之精髓,儒家之治世理念,以及人性内在之道德约束。孔子笔下“君子和而不同”,不仅绘就中华之魂,亦勾勒世界秩序之愿景。文化多元,非求一统,而在共融,寻共通之基,立和谐之本。

  医学之道,今面临诸多难愈之症。由求根治,至无奈共处,终悟和谐共生之真谛。疾病之治,既需治更需养,治作为科学手段的干预在一定范围内卓有成效,但若越界则是屠命;而疾病之养,需以人为本,顺应自然,和谐共存。此道,恰与孔子以人为本之思想相契。

  孔子言,行事皆源于欲,而欲之实现,需仁智并重。仁者,探万物之规律,服膺自然法则,人际之规,内心之律。智者,洞察万物之本质,把握自然法则、社会规律及人心之微妙,更以兼容并蓄之心,善于吸纳不同文化之精髓,不断精进自我。

  医学发展,亦当循此道,回归人本,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并秉持整合思维,融合古今智慧与东西方医学之长,方能稳健前行,造福人类。故言,医学之进步,亦需回望孔子时代,汲取智慧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