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哮喘警报:呼吸科专家周云芝揭秘哮喘幕后推手与防护策略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李阿姨像往常一样出门买菜,尽管穿着厚重的羽绒服,但刺骨的寒风还是让她不禁打了个寒颤。回到家后,她突然感到胸口憋闷,呼吸急促,伴随着一阵阵剧烈的咳嗽,仿佛有块大石头压在胸口,让她难以透气。家人见状,立即将她送往医院。经诊断,李阿姨是因为冷空气刺激引发了哮喘急性发作。经过紧急处理,李阿姨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但这次经历让她和家人心有余悸。

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周云芝介绍说,一到冬季,医院的呼吸科门诊就会迎来就诊高峰,接诊的哮喘病患者明显增多。据统计,冬季哮喘患者的就诊量比平时增加了三成左右,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这些患者中,以老年人、儿童和有哮喘病史的成年人为主,他们的症状多为咳嗽、喘息、气急和胸闷,有的还会出现呼吸衰竭。特别是在气温骤降或空气污染的天气里,哮喘患者的发病率还会进一步上升。

为何寒冷冬季容易诱发哮喘?

哮喘,这个看似平常却可能致命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尤为猖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冷空气的直接刺激:冬季的冷空气犹如一把无形的利刃,直击人体的呼吸道。当冷空气进入呼吸道时,它会迅速降低呼吸道的温度,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狭窄,从而引发哮喘症状。此外,冷空气还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分泌更多的黏液,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

空气污染物的协同作用:冬季,由于燃煤取暖、汽车尾气排放等原因,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往往较高。这些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不仅会对呼吸道造成直接损害,还会加剧气道炎症,降低气道的防御能力,使哮喘患者更容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而发病。

室内环境的封闭性:为了保暖,冬季人们往往长时间待在封闭的室内环境中,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滋生。这些微生物不仅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还可能作为过敏原,诱发或加重哮喘症状。

免疫系统的失衡:冬季,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因寒冷、疲劳等因素而处于失衡状态。这种失衡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冷空气、过敏原等刺激物的反应过于敏感,从而引发哮喘发作。

哪些人群在冬季容易诱发哮喘?

冬季哮喘的“青睐”对象并非随机分布,以下几类人群需要格外警惕:

有哮喘病史的人:对于已经确诊的哮喘患者来说,冬季无疑是他们的“高危期”。由于气道本身存在高反应性,任何微小的刺激都可能引发哮喘发作。因此,这类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过敏体质者:过敏体质的人对冷空气、尘螨、花粉等过敏原的敏感性较高。在冬季,冷空气的刺激更容易触发他们的过敏反应,导致哮喘发作。此外,室内环境中的尘螨、霉菌等过敏原也可能成为诱发哮喘的“帮凶”。

儿童和老年人:儿童和老年人的呼吸道功能相对较弱,对寒冷和污染的抵抗力较差。在冬季,他们更容易因冷空气的刺激而患上哮喘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因此,这两类人群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者: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降低气道对刺激的耐受性。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人更容易患上哮喘或使哮喘病情加重。在冬季,这种损害可能更加明显。

冬季诱发哮喘有哪些症状?

冬季哮喘的症状多种多样,但通常都伴随着呼吸系统的异常表现。以下是哮喘发作时的常见症状及其辨别方法:

呼吸急促:患者会感到呼吸不畅,需要用力呼吸才能满足身体的氧气需求。这种呼吸急促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时减轻。

咳嗽:咳嗽是哮喘的常见症状之一,通常为干咳或带有少量痰液的咳嗽。咳嗽在夜间或清晨尤为明显,有时可能伴有哮鸣音。

胸闷:患者会感到胸口像被重物压住一样,难以透气。这种胸闷感通常持续存在,不易缓解。

喘息声:在呼吸时,患者可能会发出哮鸣音或哨音,这是气道狭窄、气流受阻的表现。这种喘息声通常在呼吸末加重。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出汗、焦虑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当症状持续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严重情况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冷空气诱发哮喘后如何治疗?

面对冬季哮喘的威胁,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哮喘发作时的常见治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紧急处理: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应首先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同时,应立即使用随身携带的哮喘急救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以迅速缓解气道痉挛,减轻症状。在使用药物时,要确保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

药物治疗:除了急救药物外,哮喘患者还需要根据病情使用其他药物进行长期治疗。这些药物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等。LABA可以持续扩张气道,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ICS则可以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用,并定期进行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对于部分哮喘患者来说,非药物治疗同样重要。这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哮喘发作的关键措施之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和过敏原对呼吸道的刺激;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呼吸道对刺激的耐受性。

检查与监测:哮喘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等,以评估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会使用峰流速计等监测工具,随时了解自己的呼吸状况。这些检查与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的变化,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如何避免冬季诱发哮喘?

预防总是胜于治疗。在冬季这个哮喘的高发季节里,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冬季里,保暖是预防哮喘发作的第一要务。外出时,要穿戴好防寒衣物,特别是要保护好头部、颈部和手部等易受寒的部位。同时,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以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口罩或围巾等物品来遮挡口鼻,减少冷空气的直接吸入。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室内活动时,要确保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关闭门窗。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或新风系统来净化室内空气,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和过敏原。此外,还要定期清洁室内环境,包括地面、家具、窗帘等,以减少尘螨、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在清洁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工具,避免产生过多的灰尘和异味。

增强体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对刺激的耐受性。在冬季里,可以选择一些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跳绳等,以避免寒冷天气对运动的影响。同时,要注意运动时的保暖和防护,避免运动后受凉感冒。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增强体质,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以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饮食对于预防哮喘同样重要。冬季里,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支持。同时,要避免食用过于寒凉、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诱发哮喘。此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

关注天气预报:在冬季里,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特别是空气质量指数和气温变化。当空气质量较差或气温骤降时,要尽量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以降低哮喘发作的风险。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

及时就医:对于已经确诊的哮喘患者来说,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是预防哮喘发作的关键。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定期进行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学会识别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寻求帮助。在就医时,要详细向医生描述自己的症状、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心理调适: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哮喘的发作。因此,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对于预防哮喘同样重要。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在冬季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更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哮喘的发作。这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呼吸道刺激;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如宠物毛发、花粉等;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周云芝,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技术擅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胸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疾病、胸部肿瘤及呼吸危重症的诊治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诊治各种良恶性气道疾病。包括各种良、恶性气道狭窄、各种气道瘘的封堵、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支气管热成形术等。同时用内科胸腔镜诊治胸膜疾病,如胸腔镜下光动力治疗、内科胸腔镜下肺大疱减容术等。在肺癌的局部治疗(肺癌的经血管介入、经气道介入、经皮穿刺介入消融等微创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方面经验丰富。

学术兼职: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介入诊疗转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感染性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内镜和介入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委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煤炭系统分会常委、职业病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委员;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委员会委员;《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编委。

科研成果:参编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主要研究人承担了多项课题,获得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二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