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第十一期:守护膀胱,重获新生——迈向治愈未来

        我国每年新发膀胱癌病例数超过8万例,膀胱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泌尿恶性肿瘤需要引起重视。为了提升公众对膀胱癌的认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抗癌信心,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精心策划并推出了患者关爱项目【重生】栏目。本栏目旨在通过权威专家的解读与指导,搭建起一座连接医学知识与普通大众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膀胱癌的真相,学会科学防治,重获健康生活。

        膀胱癌主要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特点是局限于膀胱黏膜及黏膜下层,尚未侵犯到膀胱壁肌肉层,病情相对较轻,预后较好,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如何科学认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怎样有效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如何保留膀胱避免切除,相信是所有患友关心的话题。第十一期【重生——保膀胱,愈未来】,我们有幸邀请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刘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罗金旦教授,与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膀胱癌。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抗癌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共同迎接生命的“重生”。


专家简介

刘犇教授简介 

罗金旦教授简介

访谈内容

问题一:我们知道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患者是通过小便带血察觉到异常,从而就医,随后被诊断为膀胱癌。如果出现了小便带血的异常症状该如何应对呢,一定是得了膀胱癌吗?请您从专业角度为我们介绍膀胱癌的常见症状,并解答小便变红一定是出血吗?如果发现了小便带血该怎么办?此外,请您为我们进一步分析,诊断膀胱癌需要做哪些检查,以及检查结果如何解读?

        刘犇教授:面对血尿,不必过度紧张,因血尿并不代表一定是膀胱癌。导致血尿的原因非常多,如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内科疾病等。而膀胱癌引起血尿的典型症状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即排尿全程尿液均为红色且无疼痛感。因此,对于早期发现血尿的患者,建议首先进行B超检查,明确原因。B超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如果检查发现低回声肿块或结节,同时有血流进入肿块内,就要考虑膀胱癌的可能性。此时,建议进一步进行膀胱镜检查,明确是否为膀胱癌。其次,必要时可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然而,目前针对膀胱癌诊断的成熟标志物相对较少,且多数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尽管如此,现有的具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例如膀胱肿瘤抗原(BTA)和核基质蛋白22(NMP22)仍可作为参考。此外,膀胱癌作为与外界相通的空腔脏器,更适合通过内镜检查早期发现。因此,发现血尿或其他相关症状不必过度紧张,应及时就诊,遵循医嘱进行检查与治疗。


问题二:如果被检查出患有膀胱癌,但诊断是属于早期、肿瘤只是局限在粘膜层、没有侵犯到膀胱肌肉层的情况。这是不是意味着肿瘤恶性程度不高,不需要过度担心?一般采取哪些治疗方式呢?

        罗金旦教授:膀胱癌根据浸润深度可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指肿瘤浸润程度较深,侵犯到肌肉层,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这是浸润至黏膜层,而这两种治疗方案截然不同。膀胱癌的早期阶段,即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虽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仍需积极治疗和密切监测。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经尿道的膀胱肿瘤切除术,这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手术后,为预防肿瘤复发,患者还需接受膀胱内灌注治疗,使用化疗药物或免疫制剂如卡介苗。对于灌注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新型靶向药物。部分高危或极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膀胱部分切除或全切。此外,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和进展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的生物学特点、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等。因此,定期复查膀胱镜对于监测病情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问题三: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内的药物灌注。这两种治疗方式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吗?往膀胱里灌注药物,后续又需要进行哪些操作?

        刘犇教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尿道进入膀胱切除肿瘤,创伤小,恢复快。主要副作用包括出血、膀胱穿孔、尿外渗等,术中或术后短期内可能出现的情况。此外,手术可能引起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这些症状短期内通常会消失。膀胱内药物灌注是通过尿管向膀胱内注入细胞毒性药物,如化疗药或免疫抑制剂,以杀伤肿瘤细胞或诱导免疫反应,降低肿瘤复发和进展风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膀胱刺激症状、消化道不良反应和骨髓抑制等。灌注卡介苗的患者还可能出现低热、盗汗等特异性症状。为了减少副作用,患者在灌注前后需要遵循一些生活指导,如灌注前禁水以保证药物在膀胱内停留足够时间,灌注后多饮水以加速药物排出,避免刺激性饮料以减少膀胱刺激,以及注意排尿后冲洗以避免环境污染。总体来说,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内药物灌注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进展。


问题四: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不同的风险分层,肿瘤的恶性程度和复发风险都是不同的。那对于高危、极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常用的治疗策略是什么呢?

        罗金旦教授:高危和极高危NMIBC患者需采取综合治疗策略,首要步骤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此手术兼具诊断和治疗双重功能。鉴于NMIBC易复发和进展,术后需辅助药物治疗。对于高危患者,推荐全剂量卡介苗(BCG)膀胱灌注1-3年;而极高危患者,首选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若患者拒绝手术或条件不符,则建议BCG灌注治疗。若BCG治疗无效或不耐受,可考虑使用免疫治疗、抗体偶联药物(ADC)或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等。若上述治疗均失败,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成为最终治疗选择,尽管可能影响生活质量,但对于无法控制病情的患者而言,仍是有效且必要的治疗手段。总之,治疗策略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风险分层制定,以最大化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问题五:对于高危、极高危或者 卡介苗灌注失败 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标准的治疗手段是膀胱全切。膀胱全切后要进行尿流改道,需要在腹壁进行造口,那膀胱全切术后哪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刘犇教授:膀胱全切术后,患者需注意多个方面以促进恢复。首先,伤口护理至关重要,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其次,注意造口护理,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和湿疹。同时,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和通畅也是关键,避免扭曲和堵塞。此外,密切监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在饮食方面,术后初期需禁食,待肠蠕动恢复后再逐渐进食。适当进行床上和床边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的同时,也要避免长时间卧床,以防深静脉血栓。最后,患者需面对心理压力,需要家人和朋友支持,同时定期随访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些都是膀胱全切术后患者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


问题六:膀胱全切手术是不可逆的,不仅手术可能引发相关的并发症,而且术后患友的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程度地影响,是很多患友不想面对的情况。那么高危、极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以避免膀胱全切吗?什么样的病人有希望保住膀胱呢?

        罗金旦教授:对于高危和极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是否能避免膀胱全切术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反应来决定。保膀胱的一些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卡介苗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灌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全身治疗、靶向治疗和新型治疗药物如抗体偶联药物(如HER2 ADC)、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等。同时,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的综合治疗也至关重要。MDT团队包括泌尿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放疗科等专家,通过集体讨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此外,要保住膀胱,患者需满足一定条件,如身体状况良好、能耐受手术及后续药物治疗、肿瘤未侵犯肌层、病理分级较低、无严重基础疾病,并有强烈的保膀胱意识及能配合后期长期治疗和随访。


问题七:保膀胱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疗效评估。但如何判断保膀胱治疗的效果呢?如果发现治疗效果不佳或肿瘤复发,何时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刘犇教授:首先,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查,包括膀胱镜、影像学(如B超、CT、磁共振)以及尿液脱落细胞学等检查,以评估肿瘤是否复发或进展。同时,监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膀胱肿瘤抗原(BTA)和核基质蛋白22(NMP22),也能为治疗效果提供参考。其次,观察患者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膀胱刺激症状,若出现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后,若肿瘤复发,需全面评估其分期。对于局限在膀胱内的复发,可考虑再次手术和灌注治疗;若肿瘤进展,如侵犯肌层或有远处转移的迹象,则需考虑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时,需关注患者生活质量,若治疗方案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调整。


问题八:随着医药技术的进步,在膀胱癌治疗领域也有一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出现。请介绍一下有哪些有效的新型治疗策略?

        罗金旦教授:膀胱癌治疗领域的新型有效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免疫治疗、FGFR抑制剂、抗HER2靶向治疗如ADC,和基因疗法等。对于卡介苗不耐受或没有应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显示出良好的肿瘤完全缓解率。同时,FGFR抑制剂厄达替尼与膀胱灌注化疗相比,能显著降低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针对HER2高表达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抗HER2靶向治疗如RC48 ADC药物显示出较高的无复发生存率。此外,基因疗法如Adstiladrin和CG0070等也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这些新型疗法都有自己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挑战,因此临床医生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耐受性以及整体健康状况,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做出最佳选择。


问题九:最后,您两位对于膀胱癌患者和家属有哪些建议与鼓励?

        刘犇教授:就个人多年的临床体会,个人认为,首先建立医生与患者及家属间的良好沟通与信任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患者充分理解病情,及时接受必要的治疗,如膀胱根治性切除术,避免病情恶化。其次,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定期进行随诊和复查,利用超声、膀胱镜等检查手段及时发现复发迹象,以便尽早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最后,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喝水、禁止吸烟等,这对于膀胱癌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此外,患者及家属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通过综合施策,共同应对膀胱癌的挑战,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为战胜膀胱癌而共同努力。

        罗金旦教授:面对膀胱癌,患者及家属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尽管治疗过程,如定期检查、手术及术后造口护理等,可能复杂且充满挑战,但请保持信心。临床医生正不断努力提升手术技术和造口舒适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望实现临床治愈,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医患共同努力下,部分患者也能实现治愈或长期生存。因此,患者及家属应坚信,通过科学治疗与良好管理,能够有效对抗膀胱癌。最后,呼吁患者及家属保持积极心态,与医生紧密合作,共同应对疾病挑战。请相信,医生会一直是患者健康的坚实后盾,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生活质量保障。

尾声

        我们坚信,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迎来生命的“重生”,重获健康与幸福!关于本期访谈更详细的解答【可以扫描文章下方的二维码观看】

----------------------- 温馨提示:-----------------------

如果有膀胱方面的问题,可以前往两位教授的线下门诊进行咨询。

刘犇教授门诊时间:每周周三全天(浙一庆春院区)、周四上午(浙一之江院区)。

罗金旦教授门诊时间:每周周二上午、周五上午、周日上午(浙一庆春院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