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丘玲 |2024 CCHIO:“双生”引领整合肿瘤临床及科研新纪元
重庆医科大学 石丘玲
2024年11月16日,中国抗癌协会2024整合肿瘤大会在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安隆重召开。本人有幸作为全国七位主旨报告专家之一,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生命长度与生存质量”的报告,并在多个专委会的分论坛中进一步分享了关于生存质量的研究方法学、临床研究的进展及其所面对的挑战。作为一名深耕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领域三十载的临床研究方法学专业人员,我深感此次大会为“生存质量”议题搭建了极为宝贵的交流平台,同时,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存时间与质量并重的高度关注,亦令我深受鼓舞。展望未来,生存质量研究的深化无疑将为整合肿瘤学领域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一、生命的长度与质量:肿瘤防治的双重目标,整合肿瘤理念的深刻体现
在现代肿瘤防治的广阔领域中,生命的长度与质量被共同视为至关重要的追求目标,这一理念在“整合肿瘤”的核心理念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体现。《CACA指南·技术篇》所提出的“评-扶-控-护-生”五字方针,其中“生”字所蕴含的深意,正是对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这一“双生”目标的精准诠释。
这一理念强调,在评估肿瘤治疗效果时,医疗技术的检验和检查指标固然重要,但更应关注患者更长寿命和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这一转变反映了现代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转向更为全面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不仅要求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生理状态,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给予高度重视。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患者中心”的医疗服务,将简单的生存延长转化为有意义和有尊严的生命体验。通过这样的理念转变与实践改进,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肿瘤带来的挑战,为患者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回忆。
二、生存质量评估的挑战与数据质量的关键性
生存质量评估在现代医学中变得日益重要,然而在这一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准确获取和分析高质量的数据。在评估生存质量的过程中,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被视为关键技术。PROs直接从患者的角度揭示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可以提供更加真实和有意义的信息。然而,要确保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数据质量成为了关键。
智能化平台为提升数据质量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微信小程序中植入特异性的监测量表,不仅可以让患者随时报告生存质量评分,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识别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趋势。这样的技术优势,不仅有助于研究人员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数据,还能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及时发现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尽早干预,实现肿瘤患者全生命周期的主动健康管理。
三、整合“双生”:长生存与高质量生活的共生共荣
在整合肿瘤时代,延长生存时间与提升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近20年来,癌症的治疗手段已大幅提升,许多患者得以通过手术、化疗、放疗以及最新的免疫疗法等方式延长生命。然而,单纯追求生存时间的增加并不足以实现全面的健康目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会面临疼痛、疲劳、心理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生活质量由此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高质量的生活不仅意味着减轻身体上的痛苦,还包括心理健康的提升和良好的社会支持。适当的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辅导,以及社交互动的加强,都能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更好的生活质量,反过来又能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提高治疗的效果,从而可能延长生存。
综上所述,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整合肿瘤防治的核心目标。这不仅是一项医学挑战,更是一场跨学科的合作,需要多学科交叉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未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持续进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的防治新技术新策略涌现,为肿瘤患者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正如本次大会所倡导的“肿瘤防治,赢在整合”,只有在全面关注患者的整体生命体验,将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智慧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医疗进步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