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新发膀胱癌病例数超过8万例,膀胱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泌尿恶性肿瘤需要引起重视。为了提升公众对膀胱癌的认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抗癌信心,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精心策划并推出了患者关爱项目【重生】栏目。本栏目旨在通过权威专家的解读与指导,搭建起一座连接医学知识与普通大众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膀胱癌的真相,学会科学防治,重获健康生活。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由于被发现时肿瘤已经侵犯到膀胱肌层,其复发和进展风险较高,甚至会发生转移。如何科学认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怎样有效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如何保留膀胱 避免切除,相信是所有患友关心的话题。第八期【重生——保护膀胱,重获新生】,我们有幸邀请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贾占奎教授和张正果教授,与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膀胱癌。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抗癌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共同迎接生命的“重生”。
专家简介
贾占奎教授简介
访谈内容
问题一: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顾名思义是指肿瘤已经侵犯到了膀胱肌层,恶性程度比较高。首先请贾教授为我们介绍下,为什么肌层浸润性的膀胱癌首选膀胱根治性手术来进行治疗呢?根治性手术能够治愈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吗?
贾占奎教授: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已浸润到膀胱肌层,因此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和较大的扩散风险。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是目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此方法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避免复发和远处转移。通过切除膀胱及周边附带组织,以及进行双侧盆腔淋巴液清扫,最大限度地减少局部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对于局限性的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早期和长期生存率。T3、T4期的膀胱癌患者在手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而T2期的局部复发和转移风险相对较低。随着治疗手段的增加(如药物和手术的结合),膀胱癌患者能够获得更长的生存获益。
问题二:既然膀胱根治性手术如此重要,请张教授介绍膀胱根治性手术怎么操作?除了膀胱全切手术,还有哪些其他的手术治疗方式吗?
张正果教授:膀胱根治性手术不仅涉及膀胱本身的切除,还包括周围脂肪组织、输尿管远端以及盆腔淋巴结的广泛清扫,对于男性患者,还需额外切除前列腺和精囊腺等结构,以确保肿瘤组织的彻底清除。这一手术方法对于控制病情、预防复发和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针对年轻患者、对生活质量有高要求或身体条件不适合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保膀胱的治疗策略。其中,最大程度的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放化疗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方法,它旨在通过最小化手术创伤的同时,利用放化疗来杀灭残留肿瘤细胞,达到与根治性手术相当的治疗效果。此外,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化疗也是另一种选择,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膀胱某一部分的患者。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深入,其已成为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新探索方向,为不耐受传统化疗或保膀胱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这些治疗方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及个人意愿。
问题三:那如果不幸失去了膀胱这一重要的储尿器官,患友怎么进行正常的排尿行为呢?请贾教授为我们介绍膀胱全切术后如何进行尿流改道?您认为哪种方式比较好?
贾占奎教授: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方式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和适用人群。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良好、预期寿命长且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原位膀胱术是一个优先考虑的选择,它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让患者能以正常社会人的姿态参与社交活动。然而,对于膀胱癌主要发病的老年人群,或身体条件较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患者,回肠代膀胱则成为了一个更为合适的选择,尽管它需要在腹壁造口并终身佩戴造口袋,但手术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且能减少一些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来说,在选择尿流改道方式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预期寿命、肠道功能以及个人需求,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共同选择一个最适合患者的改造方式。无论是原位膀胱术还是回肠代膀胱,目的都是为了最大化患者的利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能够在术后拥有满意的生活状态。
问题四:围绕膀胱癌根治性手术的全过程,包括术前和术后,医生通常也需要进行一些治疗,在术前通过治疗来缩小肿瘤、降低病理分期从而提升手术的效果、或者在术后通过治疗手段降低复发的风险。请张教授为我们介绍下常见的膀胱癌围术期治疗方式有哪些?术前治疗会不会耽误手术以及,术后治疗是必须吗?
张正果教授:膀胱癌根治术后,若不进行适当处理,约5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转移性膀胱癌,因此,围手术期治疗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必需的。围手术期治疗包括术前和术后的多种治疗方式,旨在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术前新辅助治疗,如新辅助化疗(常用GC方案,即顺铂联合吉西他滨)和新辅助免疫治疗,可以缩小肿瘤,降低病理分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有研究显示,术前含铂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5%~8%,而免疫单药也可使部分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此外,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等双药联合治疗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临床应用还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对于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高危患者,如T3到T4期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也是必要的。尽管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的临床获益存在争议,但术后免疫治疗已有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其可提高高危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因此,术前新辅助治疗通常不会耽误手术,反而可为手术创造更好条件,提高患者生存率,而术后治疗也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复发转移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问题五:对于患友来说,膀胱全切不但有手术的创伤,还会失去膀胱这一重要的器官,对患友的生活质量和身心造成严重影响。相信很多患者,都想知道,得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一定要切除膀胱吗?接下来的问题就请贾教授谈谈有什么方法能够在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同时为患友保留住膀胱?
贾占奎教授: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标准治疗方式。但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年轻的、不愿或无法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保膀胱治疗成为一种选择。保膀胱治疗并非适合所有患者,需由临床医生筛选,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适合保膀胱治疗的患者通常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愿意长期密切随访,且膀胱功能良好。同时,肿瘤需处于T2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且能达到完全切除效果。
保膀胱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TMT(最大化TURBT+同步放化疗)治疗,以及基于新辅助治疗的保膀胱方案。TMT治疗是目前膀胱综合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方案,长期肿瘤控制效果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当,同时能维持患者较好的生活质量。TURBT联合化疗也观察到了一定的肿瘤缩小或分期降低的效果,但疗效仍需进一步探索。新辅助治疗保膀胱的关键在于临床缓解率,特别是是否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标准。
对于保膀胱治疗的评估,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如血液和尿液中的肿瘤标记物检测)。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控制情况、扩散情况以及切除的彻底性。
问题六: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更新。患友们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了一定的追求,保膀胱成了热门话题。下面想请张教授为我们介绍下保膀胱方面有哪些新的综合治疗手段和药物治疗。
张正果教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保膀胱综合治疗手段不断丰富,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带来了更多选择。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是三联疗法,即TURBT加同步放化疗。在此基础上,加上免疫治疗,尤其是PD-1/PD-L1抑制剂,可以取得更进一步的保膀胱效果。
此外,ADC(抗体偶联药物)联合免疫治疗也是新的治疗手段。ADC药物能精准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与化疗相比更为精准。维迪西妥单抗是一种常用的ADC药物,在治疗HER2过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显示,抗HER2的ADC药物在膀胱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一项研究表明,ADC联合PD-1抑制剂后,通过比较影像学改变和4个月后的经尿道膀胱切除术进行疗效评估,发现临床完全缓解率达到68.75%,疾病控制率达到近90%。这显示了ADC联合免疫治疗在保膀胱治疗中的潜力。
除了维迪西妥单抗,还有其他ADC药物也在保膀胱综合治疗中进行了探索。这些新的综合治疗手段和药物治疗为膀胱癌患者提供了更多保膀胱的选择,有望在保证肿瘤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问题七:在保膀胱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该如何与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请贾教授来为我们解答。
贾占奎教授:在保膀胱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与医疗团队建立紧密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关系。首先,双方应保持定期的交流,患者和家属应主动向医疗团队反馈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新症状或不良反应,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他们也应积极参与治疗决策,了解所有可行的治疗选项及其优缺点,以便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信任关系至关重要,患者和家属应尊重专业意见,认真听取医生和护理团队的建议,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此外,为了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挑战,患者和家属应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家庭关怀。他们可以通过加入治疗小组或寻求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减轻焦虑和恐惧,增强信心。同时,了解膀胱癌治疗的科普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治疗过程,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医疗团队也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问题八:保膀胱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疗效评估,那该如何判断保膀胱治疗的效果呢?想请张教授来为我们介绍下。
张正果教授:在保膀胱治疗期间,为了评估治疗效果,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密切随访。这一过程中,关键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是否存在转移,同时每3个月进行一次膀胱镜检查,直接观察膀胱内情况,评估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并检查是否有新生肿瘤。此外,尿液的脱落细胞学或基因检测也是监测肿瘤复发和变化的重要手段。
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肿瘤复发或治疗效果不佳,需要根据复发情况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非肌层浸润性的低级别肿瘤复发,可以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膀胱灌注作为挽救性治疗方案。而对于高级别或T1期的复发,推荐进行挽救性的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如果保膀胱治疗患者直接出现肌层浸润性(T2期以上)复发,则需即刻进行挽救性的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对于出现远处转移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是否进行根治性切除存在争议,但通常推荐进行系统性治疗。另外,当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副作用或并发症时,也需考虑调整当前治疗方案。
问题九:最后,对于正在考虑保膀胱治疗的患者,您有哪些建议和鼓励的话想对他们说?
贾占奎教授:面对膀胱肿瘤,尤其是高级别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大家可能会面临艰难的选择。但请广大病友充分了解保膀胱治疗的利弊,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重拾生活的信心。信心和勇气是我们最重要的武器。现在,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保膀胱治疗在控制肿瘤的同时,也为患者保留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大家有临床医生团队的专业支持,也有亲人家属的温暖陪伴,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最后,祝愿所有患者早日康复,达到更加理想的生活状态,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张正果教授:广大的膀胱癌病友朋友们,特别是正在进行保膀胱治疗的病友们,我想对你们传达几点重要的信息。首先,深入了解保膀胱治疗的利弊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你们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其次,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详细讨论可能的治疗方式,确保所选方案是最适合你的。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它将成为你们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同时,请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相信现代医学的进步以及你们坚强的意志,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重拾健康、美好的生活。感谢大家的坚持与努力,祝愿你们早日康复!
尾声
在节目的最后,两位教授就患者们对患者提出的“ADC药物在膀胱癌的应用”等热点话题的提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可以点击下方二维码观看】
我们坚信,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迎来生命的“重生”,重获健康与幸福!
----------------------- 温馨提示:-----------------------
如果有膀胱方面的问题,可以前往两位教授的线下门诊进行咨询。贾教授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每周五上午。张教授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