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第七期:守护膀胱,开启新生篇章

       我国每年新发膀胱癌病例数超过8万例,膀胱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泌尿恶性肿瘤需要引起重视。为了提升公众对膀胱癌的认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抗癌信心,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精心策划并推出了患者关爱项目【重生】栏目。本栏目旨在通过权威专家的解读与指导,搭建起一座连接医学知识与普通大众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膀胱癌的真相,学会科学防治,重获健康生活。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由于被发现时肿瘤已经侵犯到膀胱肌层,其复发和进展风险较高,甚至会发生转移。如何科学认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怎样有效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如何保留膀胱 避免切除,相信是所有患友关心的话题。第七期【重生——保膀胱,享新生】,我们有幸邀请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朱绍兴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深圳医院泌尿外科田军教授与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膀胱癌。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抗癌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共同迎接生命的“重生”。


 

专家简介

 

朱绍兴教授简介


田军教授简介



访谈内容

问题一: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顾名思义是指肿瘤已经侵犯到了膀胱肌层,恶性程度比较高。首先请朱教授为我们介绍下,为什么肌层浸润性的膀胱癌首选膀胱根治性手术来进行治疗呢?根治性手术能够治愈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吗?

朱绍兴教授: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肿瘤已经侵犯到膀胱的肌层,使用一般的手术方法如电切可能切不干净或切不彻底,容易造成肿瘤的残留、复发和转移。此外,肿瘤一旦进入肌层,可能有很大的概率已经发生了微转移,通过淋巴系统等转移到膀胱周围甚至盆腔淋巴结等。因此,传统上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性膀胱切除,并同时进行标准的甚至扩大的盆腔淋巴结清扫。

对于根治性手术能否治愈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这取决于多种因素。首先,膀胱癌的分期是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肿瘤细胞的分级。如果肿瘤仅仅是侵犯到膀胱的肌层而没有发生远处转移,那么理论上根治性膀胱全切应该是可以治愈的。如果肿瘤已经发生了微转移,但转移仅局限在膀胱周围或盆腔淋巴结范围之内,那么理论上手术也可以达到根治效果。然而,由于膀胱癌是恶性肿瘤,有可能通过淋巴或血液发生远距离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进行根治性手术,也可能达不到根治效果。但手术仍然有意义,因为可以切除盆腔范围内的病灶,并通过后续的辅助化疗、免疫治疗等手段来消灭已经超出手术范围的残留病灶。部分患者通过这些综合治疗也能达到根治的效果。但确实有一部分患者,由于肿瘤恶性度特别高或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即使经过手术和综合治疗,仍然有一定的复发或转移几率。


问题二: 既然膀胱根治性手术如此重要,请田教授介绍膀胱根治性手术怎么操作?除了膀胱全切手术,还有哪些其他的手术治疗方式吗?

田军教授:膀胱根治性手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是切除膀胱,对于女性患者可能还需要切除子宫和阴道的一部分。其次是淋巴结清扫,根据肿瘤风险的高低进行不同范围的清扫。最后是尿流改道,由于膀胱被切除,需要取一段肠子来替代膀胱的功能,将肠子与输尿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储存尿液的器官。尿液通过输尿管流入肠子,再从腹壁上的造瘘口流出。

除了膀胱全切手术,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还有其他两种手术方式。一种是膀胱部分切除,但这种手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如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以及是否存在原位癌等。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能做这种手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不到10%。另一种是膀胱电切,但通常用于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单纯做电切是不够的,术后还需要配合同步放化疗。


问题三:那如果不幸失去了膀胱这一重要的储尿器官,患友怎么进行正常的排尿行为呢?请朱教授为我们介绍膀胱全切术后如何进行尿流改道?您认为哪种方式比较好?

朱绍兴教授:可控手术旨在让患者能够自主控制排尿,类似于正常生理状况。其中,异位可控手术由于并发症多,现已较少采用。目前最主流的是原位可控手术,如使用小肠或结肠制作人工膀胱,再与输尿管和远端尿道吻合。然而,这种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膀胱颈部和后尿道无肿瘤、无尿道狭窄、体质较好、有一定的健康管理能力等。

不可控手术则相对简单,尿液随时排出体外。最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包括输尿管皮肤造口和回肠膀胱术。输尿管皮肤造口直接将输尿管拉到皮肤上来,接个造口袋,但容易造成输尿管口狭窄和尿路感染。回肠膀胱术则取一段肠子作为通道,一端接输尿管,一端接到腹壁上来做个造口,再系个造口袋。这种手术方式口子大,不易狭窄,但可能带来肠道并发症,如肠粘连等。此外,也有可能出现输尿管与肠道吻合口的狭窄。

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包括病情、全身情况、健康管理能力和就诊方便程度等。医生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尿流改道方式。


问题四:围绕膀胱癌根治性手术的全过程,包括术前和术后,医生通常也需要进行一些治疗,在术前通过治疗来缩小肿瘤、降低病理分期从而提升手术的效果,或者在术后通过治疗手段降低复发的风险。请田教授为我们介绍下常见的膀胱癌围术期治疗方式有哪些?术前治疗会不会耽误手术以及,术后治疗是必须吗?

田军教授:膀胱癌围手术期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和免疫治疗)。

术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新辅助治疗,即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新辅助化疗已经应用了20多年,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前提是患者能够耐受化疗。此外,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术前也开始有所应用,但需要注意免疫治疗可能带来的严重副作用。对于术前的治疗是否会耽误手术,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对化疗或免疫治疗的耐受性来判断。

术后,治疗方式包括辅助化疗和免疫治疗。然而,对于术后的化疗效果,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即是否进行化疗对患者的获益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免疫治疗在术后的应用也在研究中,有一些研究发现免疫治疗对患者可能有一些好处。对于术后的治疗是否是必须的,这同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情况来具体分析。


问题五对于患友来说,膀胱全切不但有手术的创伤,还会失去膀胱这一重要的器官,对患友的生活质量和身心造成严重影响。相信很多患者,都想知道,得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一定要切除膀胱吗?接下来的问题就请朱教授谈谈有什么方法能够在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同时为患友保留住膀胱?

朱绍兴教授:膀胱全切手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患者和医生都希望能够保留膀胱。然而,由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对膀胱癌的有效率不高,保膀胱的成功率相对较低。

近年来,随着新药的出现,特别是抗体偶联药物(如国内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的引入,对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药物使得在最大限度的膀胱肿瘤电切后,能够更好地控制肿瘤,从而提高保膀胱的成功率。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保留膀胱。适合保膀胱的优势人群包括肿瘤不要过于晚期(如仅侵犯到肌层,没有明显的淋巴结转移等),肾功能正常,能够耐受免疫或抗体偶联药物等治疗的患者。此外,对于某些特定的抗体偶联药,如维迪西妥单抗,最好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其是否适用。


问题六: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更新。患友们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了一定的追求,保膀胱成了热门话题。下面想请田教授为我们介绍下保膀胱方面有哪些新的综合治疗手段和药物治疗。

田军教授:尽管手术和放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真正让保留膀胱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新型药物的发明和应用。近年来,如ADC药物、免疫治疗药物以及针对特定靶点的药物等,都在膀胱癌治疗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这些药物使得部分病人在接受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或明显缩小,为医生提供了更多保留膀胱的治疗选择。同时,放疗与新药的结合使用也被视为未来保留膀胱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尽管新型药物为保留膀胱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单纯药物治疗后膀胱肿瘤的长期缓解期是一个关键指标,需要密切关注。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通常只能达到缓解期,而非完全治愈,很多病人以后可能还会复发。因此,如何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或放疗,以延长缓解期并减少复发,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未来在保留膀胱治疗方面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问题七:在保膀胱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该如何与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请朱教授来为我们解答。

朱绍兴教授:在保膀胱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与医疗团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至关重要。保膀胱治疗涉及手术、药物和放疗等多个方面,因此医生通常会组织多学科讨论,从不同专业的角度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保膀胱治疗,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明确治疗的方法和可能涉及的费用(如某些新型药物可能不在医保范围内,需要自费),以及药物的副作用和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医生需要实事求是地向患者和家属交代清楚治疗的风险和可能的结果,包括治疗可能带来的副反应和长期效果的不确定性。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尽量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他们需要理解整个治疗方案,包括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能带来的副反应。尽管医学已经发展得非常快速,但它还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一种治疗方法都不是100%有效的,且可能带来一定的副反应。因此,患者和家属应对治疗有一个合理的期望,理解并接受个体差异和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可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问题八:保膀胱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疗效评估,那该如何判断保膀胱治疗的效果呢?想请田教授来为我们介绍下。

田军教授:在膀胱治疗效果的评判时,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膀胱是否得以保留,二是要关注肿瘤是否在其他地方发生转移,即从整体效果去评判保膀胱的成效。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或肿瘤复发的情况,如果其他地方没有转移,而膀胱内肿瘤复发,需要根据复发的类型来决定后续治疗。复发类型主要分为浅表性复发和浸润性复发。浅表性复发的肿瘤,如果数量不多且没有原位癌,可以考虑再次进行微创治疗。然而,如果浅表性复发的肿瘤数量多且伴有原位癌,或者复发的是浸润性肿瘤,原则上应该进行根治性的膀胱切除手术。

但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往往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情况以及患者的意愿进行综合考量。例如,如果患者之前已经接受过膀胱部分切除,且此次复发的位置仍然适合进行部分切除,那么也可以考虑再次进行膀胱部分切除。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浸润性复发的患者,如果选择再次进行保膀胱治疗,风险通常较高,因为这类患者有可能在其他地方已经出现转移。因此,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根治性的膀胱切除手术。


问题九:最后,对于正在考虑保膀胱治疗的患者,您有哪些建议和鼓励的话想对他们说?

朱绍兴教授:正在考虑保膀胱治疗的患者,要勇敢面对病情,不要害怕或逃避。如果不幸被诊断为膀胱癌,无论是非肌层浸润性还是肌层浸润性,都应该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专业医生会结合国内外的指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的情况适合保膀胱治疗,医生会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并共同商量治疗方案。在取得共识后,医生会利用最先进的医疗手段,共同努力为患者保留膀胱。要坚定信心,相信现代医学的力量。只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就有可能战胜病魔,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去。

田军教授:正如前面朱教授所说,如果适合保膀胱治疗,我们会利用最先进的医疗手段为患者保留膀胱。但要强调的是,有些情况下,膀胱全切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不进行全切,肿瘤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对于需要进行膀胱全切及尿流改道的患者,我想告诉你们,这并不意味着生活就失去了希望。许多经过尿流改道的患者,他们的生活质量依然可以很高。现在的造口袋等辅助设备比过去要先进、方便得多,只要患者能够妥善打理,其实对生活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因此,我希望正在考虑膀胱治疗的患者们能够明白,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为您保留膀胱,但如果保不住,也不要灰心丧气。膀胱全切及尿流改道并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只要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依然可以过上充实、幸福的生活。

无论你们面临怎样的治疗选择,都请不要放弃希望。现代医学在不断进步,我们有信心为你们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服务。祝愿你们早日康复,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尾声

在节目的最后,两位教授就患者们对患者提出的“电切复发、ADC药物在膀胱癌的应用”等热点话题的提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可以点击下方的二维码观看】。


我们坚信,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迎来生命的“重生”,重获健康与幸福!


----------------------- 温馨提示:-----------------------

如果有膀胱方面的问题,可以前往两位教授的线下门诊进行咨询。朱教授门诊时间为每周一上午,每周三下午 。田教授门诊时间为每周一上午,每周四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