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抗癌协会推出、国内首部关于胰腺肿瘤早筛早诊的科普专著《胰腺肿瘤的“蛛丝马迹”》于2024年8月由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ISBN 978-7-5235-0751-3)。
该书由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王伟副主任医师、王伟博士后主编;由殷浩教授(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暨肝脏外科主任、亚洲胰腺暨胰岛移植协会(APITA) 主席)、沈柏用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世界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CRSA)主席、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候任主委)、万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北部消化科执行主任)、杨爱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诊疗培训中心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超声内镜学组组长)、陈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微创治疗中心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潘阳林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青年长江学者、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六位在胰腺疾病诊疗领域的耕耘多年的资深专家担任主审。
作为发病率相对较低却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疾病,胰腺肿瘤正日益走入我们视野。然而“晚诊晚治”仍是目前胰腺肿瘤诊疗的基本现状,多数(约80%)患者发现或确诊时,已达中晚期或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造成这种痛心境况的主要原因为发现或确诊的时机太晚。胰腺位于腹腔深处、起病隐匿,且其临床表现隐蔽难辨,堪称伪装界的“王者”、“天花板”:它或仅仅经体检的无意发现,又或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糖尿病”、“腰肌劳损”、“腰椎骨质疏松”等等“伪装者”的模样悄然登场;同时,更加令人麻痹的是,其早期的化验检查多为正常,其早期影像学表现甚至能成功骗过临床医师的双眼……
早诊早治,无疑是攻克胰腺肿瘤的利器。如何分辨出胰腺肿瘤的“蛛丝马迹”、如何抓住这些“蛛丝马迹”,是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日益重视、检验技术、放射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超声内镜技术的广泛普及,胰腺肿瘤的检出率日渐增多,但临床实践中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同时,众多居民、患者或许多专业及非专业人士,对胰腺肿瘤基本知识比较缺乏,对CT、磁共振(MRI)及超声内镜(EUS)等基本检查手段的认知仍有许多需要学习、交流及提高之处。
有鉴于此,在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胰腺癌专委会的组织下,编委会有幸邀约到了由国内有代表性的大型医疗中心的81位前辈、知名专家学者、临床一线中青年才俊,历经反复酝酿、修改、整理,以胰腺癌为主线,兼顾其它常见胰腺肿瘤,就胰腺肿瘤有哪些“蛛丝马迹”、如何抓住这些“蛛丝马迹”这两个方面,针对居民及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知识盲点”、“常识盲区”及“欠规范”“欠严谨”之处,进行了系统分析、讲解。全书以85个临床“关键点”为骨干、103个“临床病例”为枝叶,分为“引言”、“胰腺肿瘤,来的静悄悄”、“首发症状” 、“实验室检查”、“传统影像学检查”
、“超声内镜检查”、“细胞学与病理学诊断”、“早筛早诊理念的落地”、“护胰行动”等共九个章节,从首发表现、化验检查、CT及磁共振(MRI)表现、超声内镜(EUS)检查等诸多角度,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并就临床实践的难点、易忽略之处以及居民或患者的知识盲点(如超声内镜是什么)等进行了一一叙述和解读,以助力胰腺肿瘤的早筛早诊早治,更进一步造福患者。
全书既注重科普性、临床实用性,同时又注重学术性及严谨性,文字精炼、流畅、通俗易懂,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为社区居民了解胰腺肿瘤性疾病的科普窗口,同时可作为为临床一线医师的临床参考用书。全书适用于非专业人士及社区居民科普之用,同时亦适合消化科、胃肠及肝胆胰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相关专业医师阅读、学习或了解相关学科知识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 “大”胰腺肿瘤观念、“晚期”胰腺癌思维,在许多地方、很多临床实践中根深蒂固,胰腺肿瘤的早筛早诊,有时难于古之蜀道。为此,无论是专业的体检还是高危人群的筛查,都需要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在内的广大居民的理解及支持;同时,胰腺肿瘤的内容非常深厚,其临床表现更是纷繁复杂,专著中所涉及的症状及表现仅仅是常见表现,加以个体差异、各地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及医疗环境等诸多因素差异颇大,专著中诸多观点仅供参考,书中涉及的病例及诊疗,也仅仅是就该病例的当时的具体情况而言,切勿按图索骥、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