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新发膀胱癌病例数超过8万例,膀胱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泌尿恶性肿瘤需要引起重视。为了提升公众对膀胱癌的认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抗癌信心,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精心策划并推出了患者关爱项目【重生】栏目。本栏目旨在通过权威专家的解读与指导,搭建起一座连接医学知识与普通大众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膀胱癌的真相,学会科学防治,重获健康生活。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由于被发现时肿瘤已经侵犯到膀胱肌层,其复发和进展风险较高,甚至会发生转移。如何科学认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怎样有效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如何保留膀胱 避免切除,相信是所有患友关心的话题。第四期【重生——保膀胱,享新生】,我们有幸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邢毅飞教授和湖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蒋书算教授,与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膀胱癌。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抗癌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共同迎接生命的“重生”。
专家简介
邢毅飞教授简介
蒋书算教授简介
访谈内容
问题一: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顾名思义是指肿瘤已经侵犯到了膀胱肌层,恶性程度比较高。首先请邢教授为我们介绍下,为什么肌层浸润性的膀胱癌首选膀胱根治性手术来进行治疗呢?根治性手术能够治愈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吗?
邢毅飞教授:膀胱癌作为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其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膀胱癌主要分为肌层浸润性和非肌层浸润性两大类。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更高的恶性程度、转移风险以及术后复发风险。
针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尤其是高级别的患者,国内外多个权威指南及临床实践均推荐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目的是将整个膀胱及周围引流淋巴结进行标准清扫,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几率。
从理论上讲,如果肿瘤仍然局限在膀胱内,且周围淋巴结没有转移,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可以达到根治性的效果。然而,实际情况中,由于可能存在微小的转移病灶,这些病灶在术前影像学或术中检查中可能无法被辨识和切除,因此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复发和进展风险。特别是一些恶性程度极高、具有特殊病理类型或膀胱癌侵犯范围广泛的患者,如T3期甚至T4期的患者,其术后复发和进展的风险可能更高。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除了进行根治性手术外,还需要密切关注其术后恢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辅助治疗措施以降低复发和进展的风险。
问题二:既然膀胱根治性手术如此重要,请蒋教授介绍膀胱根治性手术怎么操作?除了膀胱全切手术,还有哪些其他的手术治疗方式吗?
蒋书算教授:关于根治性膀胱切除的操作,它因患者的性别而异。对于男性患者,手术需要切除整个膀胱、前列腺以及周围的淋巴和脂肪组织,并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有时还需进行扩大的淋巴结清扫,以确保彻底清除癌细胞。而对于女性患者,手术范围则包括整个膀胱、尿道的一部分、子宫及其附件以及阴道的一部分,同样也需要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扩大的淋巴结清扫。在膀胱被切除后,我们需要考虑尿流改道的问题。因为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所以切除后必须为尿液找到一个新的流向。
除了根治性膀胱切除这一标准治疗方法外,对于某些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手术方式。如膀胱部分切除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手术方式,适用于部分膀胱癌患者。此外,如果患者符合保膀胱治疗的条件,我们还可以选择经尿道的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或最大范围的膀胱肿瘤电切手术作为治疗方式。这两种手术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患者的膀胱功能,同时达到治疗膀胱肿瘤的目的。
问题三:那如果不幸失去了膀胱这一重要的储尿器官,患友怎么进行正常的排尿行为呢?请邢教授为我们介绍膀胱全切术后如何进行尿流改道?您认为哪种方式比较好?
邢毅飞教授:常用的尿流改道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使用患者自身的肠道(如回肠或结肠)在膀胱原来的位置上制作人造膀胱,以替代原来的膀胱功能。其最大的优点是患者无需挂尿袋,对社交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然而,手术过程相对复杂,环节较多,因此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可能会偏高。此外,由于新膀胱无法受到自主神经的控制,患者在排尿时可能需要借助腹部压力或用手按压腹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尿的便利性。第二种是腹壁造口,将两个输尿管直接开口在腹壁上面,手术过程相对简单,时间短,且不需要截取肠道,因此肠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低。但是,患者需要挂两个造口袋,护理起来相对麻烦。同时,为了避免输尿管口回缩,有时需要在里面放置引流管,这增加了患者到医院就诊和感染的风险。最后一种是利用一段回肠制作引流通道。这种方式在腹壁的开口是一段回肠,回缩或狭窄的概率相对较小。但是,它仍然需要截取部分肠道,因此肠道并发症的风险也会有所增加。不过,与原位膀胱相比,该方式的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短,且患者排尿时无需挤压新膀胱,尿潴留的风险较低。
综上所述,每种尿流改道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劣势。在选择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认知情况、腹部压力、依从性等综合因素进行考量。因此,对于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手术方案,以便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问题四:围绕膀胱癌根治性手术的全过程,包括术前和术后,医生通常也需要进行一些治疗,在术前通过治疗来缩小肿瘤、降低病理分期从而提升手术的效果、或者在术后通过治疗手段降低复发的风险。请蒋教授为我们介绍下常见的膀胱癌围术期治疗方式有哪些?术前治疗会不会耽误手术以及,术后治疗是必须吗?
蒋书算教授:目前,最常用的新辅助治疗方式包括化疗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前进行大约4个周期的化疗,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并可能提高手术后的生存率。而新辅助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则是在手术前进行4~6个周期的靶向药物联合免疫药物治疗,旨在更精准地打击肿瘤细胞,同样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这些新辅助治疗措施并非随意选择,而是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它们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并延长生存时间。因此,在手术前进行这些辅助治疗,并不是在耽误患者的治疗进程,而是在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
至于术后辅助治疗,其必要性也是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病理检查结果来决定的。如果手术后发现临床分期偏晚,或者在患者的血液中检测到有肿瘤细胞残留,那么就需要进行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的方式同样包括化疗、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和单纯的免疫治疗。
问题五:对于患友来说,膀胱全切不但有手术的创伤,还会失去膀胱这一重要的器官,对患友的生活质量和身心造成严重影响。相信很多患者,都想知道,得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一定要切除膀胱吗?接下来的问题就请邢教授谈谈有什么方法能够在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同时为患友保留住膀胱?
邢毅飞教授:在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过程中,保留患者的膀胱功能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针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以往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在特定患者群体中,如肿瘤单发、治疗依从性好等,可以尝试通过三联治疗模式来保留膀胱。三联治疗模式包括经尿道的膀胱肿瘤电切术、同步放疗和化疗。这种综合治疗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同时减少复发和进展的风险,从而保留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药物的革新,新的治疗方式正在不断涌现。例如,在最大限度的膀胱肿瘤电切后,可以考虑使用靶向治疗、免疫加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式来进行维持治疗,以保留膀胱。此外,新辅助治疗也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提供了保留膀胱的可能性。这些新型治疗方式目前仍处于尝试阶段,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和经验来验证其有效性。
问题六: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更新。患友们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了一定的追求,保膀胱成了热门话题。下面想请蒋教授为我们介绍下保膀胱方面有哪些新的综合治疗手段和药物治疗。
蒋书算教授:近年来,新药的出现为保膀胱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其中,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备受瞩目。该治疗方法通过精准打击肿瘤细胞同时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来共同对抗肿瘤,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此外,还有抗体偶联药物,如荣昌生物研发的抗体偶联药物,也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手术联合这些新的药物治疗,有望实现更好的保膀胱治疗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新的治疗方法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问题七:在保膀胱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该如何与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请邢教授来为我们解答。
邢毅飞教授:在尝试保留膀胱的治疗过程中,严密随访至关重要。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并遵守以下几点:
首先,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通过影像学方法如CT来判断膀胱内是否有肿瘤存在。其次,膀胱镜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膀胱镜,可以直接观察膀胱腔内是否有肿瘤残留或复发。在必要时,行电切或活检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此外,我们还可以收集患者的尿液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原位杂交检查,或者抽血进行循环肿瘤细胞等检查。这些检查手段能够进一步帮助评估患者是否还有残留的病灶,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肿瘤有复发或进展的迹象,可能需要再次进行电切手术,甚至可能需要将膀胱整个切除。因此,患者和家属需要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定期进行复查。
问题八:保膀胱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疗效评估,那该如何判断保膀胱治疗的效果呢?想请蒋教授来为我们介绍下。
蒋书算教授:保膀胱治疗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为了判断保膀胱治疗的效果,我们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影像学检查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定期的CT、磁共振(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影像学检查,我们可以观察膀胱内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从而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其次,膀胱镜检查和经尿膀胱活检也是评估保膀胱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通过膀胱镜,我们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壁的情况,判断是否有肿瘤残留或复发。同时,经尿膀胱活检可以获取膀胱组织的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进一步确认肿瘤的状态。这些检查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我们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此外,实验室检查也是评估保膀胱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以上检查均显示阴性,即没有发现肿瘤残留或复发的情况,我们可以认为保膀胱治疗是成功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患者仍然需要继续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监测,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持久性。若随访发现膀胱内仍有肿瘤残留,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肿瘤有局部复发或增大的情况,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挽救性措施,如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这种手术能够彻底切除肿瘤组织,达到根治的效果。然而,对于身体条件较差或不能耐受大型手术的患者,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二线以上的治疗方案,如多学科综合治疗、新型药物治疗或参与临床研究等。
问题九:最后,对于正在考虑保膀胱治疗的患者,您有哪些建议和鼓励的话想对他们说?
邢毅飞教授:膀胱肿瘤在泌尿系统中确属常见,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手术技术的持续进步和药物研发的不断创新,我们已拥有多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应对这一疾病。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已达到需进行根治性切除的程度,可以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多种尿流改道方案,旨在彻底清除肿瘤并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若患者在新辅助治疗阶段表现出色,达到完全病理缓解,或在电切术后未发现肿瘤残留,那么可以考虑尝试保膀胱的治疗方式。此外,对于部分孤立性、单个病灶的患者,也可通过最大限度的电切联合同步放化疗来尝试保留膀胱。
因此,对于罹患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而言,并非无药可治或缺乏有效治疗方式。相反,我们应充满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紧密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蒋书算教授:面对膀胱癌这一挑战,即便在病情较为紧迫的情况下,我们仍可有条件地选择保膀胱的治疗方案,并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治疗策略正日益成熟和完善。随着新型药物和技术的不断涌现,保膀胱治疗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靶向药物与免疫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化疗与免疫治疗的结合,都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和优化,保膀胱治疗的效果已经越来越接近根治性切除手术。对于膀胱癌患者而言,与医疗团队的充分沟通至关重要。我们也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坚定战胜疾病的决心。请充满信心,乐观面对治疗。
尾声
在节目的最后,两位教授就患者们对患者提出的“保膀胱优势人群、ADC药物在膀胱癌的应用”等热点话题的提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可以点击下方二维码观看】。
我们坚信,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迎来生命的“重生”,重获健康与幸福!
----------------------- 温馨提示:-----------------------
如果有膀胱方面的问题,可以前往两位教授的线下门诊进行咨询。邢教授门诊时间为每周一上午和每周三全天。蒋教授门诊时间为每周四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