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晗蕾 | 院士之声启心智,讲座之悟促成长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裴晗蕾
2024年10月22日,中国抗癌协会培训基地揭牌仪式(河北)暨院士大讲堂活动在石家庄成功举办。我有幸现场聆听了樊院士以《反向思维与医生成长》为题的演讲,樊院士以深刻独到的专业见解、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为我们打开了肿瘤防治的新大门。
“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肿瘤防治指南”,这一观点掷地有声。在肿瘤防治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国外的指南,而应结合我国国情、人群特点和医疗现状,制定出适合我们自己的防治策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以疾病为纵轴、以专科为横轴构建癌症防治网络,樊院士的这一理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面、系统的肿瘤防治蓝图。中国人提出整合医学概念已有14年,我国到2035年要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学服务体系,这一目标为我们指明了癌症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当今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的情况下,整合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医疗方式,只有将各个相关学科、各个诊疗环节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实现集“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为一体的高效、全面的肿瘤防治医学服务。
樊院士通过列举几个生动形象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为我们阐明了整合思维和反向思维在肿瘤防治工作和医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做科学家容易,做医学家难”,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科学家专注于探索自然规律,而正如樊院士所说,医学没有固定的参数,只有无限的变量。据统计,门诊病人诊断错误率达 50%、出院病人诊断错误率达25%,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医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医学并非1+1=2的简单逻辑,循证医学也并非完美无缺,医学的证据是不断变化的,每个病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应探索建立医生和病人共同决策的“询”证医学模式,探索适合于每个病人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好医生要具备反向思维的能力,诊断和治疗不能仅仅依赖 CT、核磁等技术手段,更要注重思路和知识的运用,要善于解决意外和例外,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智者欲知己所不知”,只有不断探索未知,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把别人的东西学过来,才能成为专家、成为大家。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院士为榜样,努力践行整合医学的理念,培养反向思维的能力,与众多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肿瘤防治网络,为肿瘤防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