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路精准 泽润生民 | EGFR大咖巡讲第八场学术亮点都在这里

7月3日下午,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办的“E路精准 泽润生民”——EGFR大咖巡讲第八场线上学术会议圆满召开。会议分为“主席致辞”、“学术分享”、“病例分享”、“大咖谈”、“会议总结”五大环节,特邀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肿瘤医院南克俊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张贺龙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同时邀请国内多位肺癌领域专家进行学术分享和探讨。本场直播共3.05万次观看量。

直播现场

会议集萃

1大会主席致辞



活动伊始,南克俊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非常高兴主持“E路精准 泽润生民”——EGFR大咖巡讲活动,和大家见面。张贺龙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很多,如何发挥更好的效果,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得到回答。随后南克俊教授介绍了参与本次会议的嘉宾,并宣布本次活动正式开启。

2学术分享


姚煜教授:全面解读ARCHER 1050研究

姚煜教授在报告中指出,ARCHER 1050研究是一项Ⅲ期、随机、开放性研究,纳入452例患者,亚洲人群占76.5%,中国患者占51.1%,旨在评估达可替尼能否作为晚期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新选择。ARCHER 1050研究结果的陆续发表和更新,不断给肺癌治疗带来新的惊喜。

ARCHER 1050研究结果显示:与一代TKI相比,达可替尼可显著延长PFS,其中,中国患者的PFS可长达18.4个月,且PFS获益转化为OS获益,并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OS获益会更加明显。此外,达可替尼是唯一在亚洲亚组有OS获益的TKI,在不同EGFR突变患者中PFS和OS均有获益,且调整剂量不影响疗效。另外,达可替尼治疗组的脑转移患者人数更少。因此,达可替尼序贯三代TKI方案可以让患者获得更长的OS。

闵婕教授:EGFR突变晚期NSCLC离“慢性病”还有多远?

闵婕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随着筛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越来越多人将肺癌作为一种“慢性病”对待,靶向和免疫药物的出现使晚期NSCLC "慢病化”成为可能。

EGFR突变基因的发现,为精准治疗奠定基础。九大研究显示:一线EGFR TKI的中位PFS显著优于化疗,由此奠定了EGFR TKI的一线标准治疗地位。一代EGFR TKI的应用开启EGFR突变NSCLC靶向治疗先河,但与化疗相比未见OS获益;ARCHER 1050报道:二代EGFR TKI达可替尼治疗的EGFR+NSCLC OS达34.1个月,且随随访时间延长,OS获益更明显。达可替尼治疗的多个亚组也都有OS获益,包括亚洲人群、Del亚组、L858R亚组、减量至30/15mg组;FLAURA研究报道了三代TKI奥希替尼较一代EGFR TKI具有OS获益。达可替尼和奥希替尼的应用,突破了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生存局限,使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生存达到3年左右,让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EGFR突变晚期NSCLC的慢病化离不开序贯治疗策略的优化。通过优化全程管理方案(如2+3 ) ,可使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离“慢性病”更进一步。EGFR TKI后续结合其他治疗方案,如免疫治疗、沃利替尼+奥希替尼等,将进一步推进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慢病化”进程。

吴敏慧教授:EGFR TKI序贯安全性探讨

吴敏慧教授在报告中指出,EGFR TKIs在治疗过程中几乎不可避免会发生不良反应,从头对头研究(LUX-Lung 7、ARCHER 1050、FLAURA)来看, EGFR TKIs单药所有AEs、≥3级AEs、SAEs发生率和停药率差异不大。与EGFR TKIs单药相比, A+T或T+C≥3级AEs和SAEs发生率增加。

EGFR TKIs药物具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但各个EGFR TKIs的安全谱是有所不同的。EGFR TKIs类药物均会发生胃肠道和皮肤不良反应,区别在于一代TKI(吉非替尼)≥3级肝毒性和间质性肺病发生率较高,联合放疗不好;二代TKI的腹泻、皮疹、口腔炎等发生率较高,可控易管理。三代TKI(奥希替尼)与其他EGFR TKIs相比心脏毒性更大。

 总体来看,达可替尼的不良反应可控易管理,首次发生中位时间均在服药后8周内,调整剂量后可有效降低AEs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且剂量调整后不影响疗效。

 3病例分享

李孝远教授:PUMCH病例分享

李孝远教授在报告分享了一例PUMCH病例,患者,女,44岁,20193月开始左髋臼疼痛,6月查X片及CT显示左大粗隆溶骨性破坏,9月胸部CT显示左肺上叶占位,头颅增强MRI显示有结节状强化灶,最大位于左顶叶。脑内多发异常强化灶,考虑转移。基因检测为EGFR 21-L858R突变频率0.7%

1029日开始达可替尼45mgQD治疗,用药1个月当地复查,与前片对比,左上肺病灶明显缩小,可测量病灶最大径5.5cm缩小到4cm;用药2个月,左上肺病灶继续缩小到2.8cm,头颅MRI原脑转移病灶最大者大小约17mm,此次病灶为0.8*0.8cm左右,明显缩小,部分病灶消失。患者对药物副作用可耐受。

4大咖谈
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张俊萍教授的主持下,大咖谈环节正式开启。

1. 对于EGFR 19外显子缺失,一代/二代EGFR TKI进展后有50%以上会发生T790M耐药突变,更大概率可以序贯到三代EGFR TKI。如何看待关于19位点治疗的排兵布阵?

2. 对于EGFR L858R位点,达可替尼呈现单药治疗优势;A+T、凯美纳Increase研究也表现出优异的治疗效果。该如何看待该位点的治疗选择?

3.浅谈达可替尼的用药经验。在张俊萍教授的主持下,就以上2个问题,倪云峰教授、马群教授、李袁飞教授和崔立春教授展开热烈讨论。李孝远教授病例分享结束后,廖成功教授、刘金鹏教授和王燕教授结合本次病例以及临床实践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大会主席总结

大会主席南克俊教授和张贺龙教授最终进行了精彩总结,张贺龙教授指出EGFR TKI药物越来越多,但一线治疗选择越来越难。关于药物副作用,希望有更多的解决办法。南克俊教授指出未来还有更多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二代和三代EGFR TKI药物目前缺乏头对头研究。非常感谢各位讲者的分享以及各位嘉宾的参与和讨论。至此,本场EGRF大咖巡讲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