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膀胱癌作为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为了提升公众对膀胱癌的认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抗癌信心,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精心策划并推出了患者关爱项目【重生】栏目。本栏目旨在通过权威专家的解读与指导,搭建起一座连接医学知识与普通大众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膀胱癌的真相,学会科学防治,重获健康生活。
第一期【重生——零距离认识膀胱癌】,我们有幸邀请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姚欣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振庭教授,与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膀胱癌。两位专家将从膀胱癌的症状、病因、诊断、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多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一份详尽而专业的科普讲解。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抗癌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共同迎接生命的“重生”。
专家简介
姚欣教授
张振庭教授
访谈内容
问题一:膀胱癌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备受关注。首先,请问姚教授,膀胱癌是什么,它有怎样的特点?
姚欣教授:膀胱癌是发生在膀胱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非肌层浸润性和肌层浸润性两种类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较常见,约占70-75%,主要生长在膀胱黏膜表面,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转移风险小,但易复发。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约占25-30%,肿瘤深入膀胱肌层甚至浆膜层,恶性程度高,易通过血管、淋巴管发生远处转移,对生命威胁更大。两种类型因治疗方式和预后差异显著,需区别对待。值得注意的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若未得到及时规范治疗,可能恶化为更严重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因此,早期发现与治疗至关重要。此外,膀胱癌的发病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地域差异。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地域上,膀胱癌发病率受吸烟习惯、化工产品接触、环境污染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
问题二:众所周知,膀胱癌的发生和进展涉及众多因素。那么膀胱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哪些?
张振庭教授:泌尿系统肿瘤包括三大癌种,尿路上皮癌、肾癌和前列腺癌,目前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是尿路上皮癌。膀胱癌属于尿路上皮癌的一种类型,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的高危因素首先包括长期接触化学和工业毒性物质,以及吸烟,而吸烟导致的膀胱癌发病率更高。其次,膀胱癌男性的发病率患者多于女性,比例约为2:1。这是由于容易诱发肿瘤的物质在膀胱里滞留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致癌,而女性尿道相对较短,因此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更短,致癌率更低。此外,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及细菌感染刺激也被视为膀胱癌的潜在风险因素。因此,预防膀胱癌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勤排尿;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质量,如戒烟、避免长期暴露于有害环境中;同时,注重个人卫生,预防尿路感染,以降低患病风险。
问题三:血尿也是有膀胱问题患者的常见困扰,如果发现血尿需要进一步做什么检查?
姚欣教授:面对血尿,不必过度紧张,因血尿并非膀胱癌的唯一指征,亦可见于尿路感染、结石等。而膀胱癌引起血尿的典型症状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即排尿全程尿液均为红色且无疼痛感。因此对于早期发现血尿的患者,建议首先进行B超检查,明确原因。此外,肿瘤标志物检查,目前虽在研究中,但用于膀胱癌诊断的成熟标志物并不多。膀胱癌作为与外界相通的空腔脏器,更适合通过内镜检查早期发现。因此,患者更应重视常规体检,一旦发现血尿或其他相关症状,及时就诊,遵循医嘱进行检查与治疗,不必担忧恐慌。
问题四:每每提到癌症,很多人会谈癌色变,担忧自己是否得了膀胱癌,为了早发现,您会建议多大年龄开始进行膀胱癌早期筛查?常见的筛查项目有哪些?
张振庭教授:膀胱癌的高危年龄主要为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建议此年龄段人群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肿瘤。对于45岁以下人群,如有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也应及时就诊检查。筛查项目包括无创的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尿脱落细胞,通过取晨尿的清洁中段尿,检测尿潜血等;影像检查,如B超、CT和核磁共振;以及有创伤的检查,如膀胱镜,但建议仅在发现问题或疑似疾病时进行。通常,尿常规和超声检查可随年度体检进行,一年一次即可,而CT、核磁及有创检查则通常在有疑似疾病时使用。
问题五:确诊膀胱癌后,临床常对膀胱癌进行分期和分级,具体有哪些分期和分级?
姚欣教授:膀胱癌按照病理分级分为高级别和低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能涵盖所有级别,而肌层浸润性则为高级别。肿瘤分期则依据肿瘤在膀胱内扩散的深度进行划分,肿瘤位于膀胱的表浅层为T1期;到达浅肌层为T2期;到达肌层、浆膜层为T3期;肿瘤扩散至周围器官,如肠道、前列腺,则为T4期。但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疾病并诊断,积极进行定期治疗及随诊,因为这是争取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问题六:对于不同分期、分级的患者会选择哪些治疗方式,在临床实践中会如何为患者推荐?
张振庭教授:对于T1期患者,常采用局部治疗,如电切或激光剜除术,术后辅助膀胱灌注治疗。对于T2期及以上的患者,现有指南建议,能够耐受膀胱癌根治术的患者先进行新辅助治疗,再行全膀胱切除术,以防复发。但也有理念建议,肿瘤较浅表的单纯T2期患者,可尝试保膀胱手术,并结合术后辅助治疗,但目前该理念仍在临床探索阶段。具体治疗方案因人而异,需经医生评估后决定。
问题七:手术是膀胱癌的常见治疗手段,大家常说的电切与传统全切分别是针对哪一期患者的治疗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姚欣教授:电切,临床称为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术,适用于表浅性膀胱癌,通过尿道进入微创器械切除肿瘤并去除。这种治疗方法不但可保护膀胱的完整,术后患者可正常排尿,并且皮肤表面没有创伤。因此电切术后恢复较快,尤其适合高龄患者。而全切,是指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主要针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或高危复发、经过药物治疗无效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转移风险的高危表浅性膀胱癌等患者。由于全切手术需切除膀胱、前列腺、精囊等,并可能涉及尿道及淋巴结清扫,还需进行尿流改道手术,手术时间长,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高,且会影响患者排尿功能及男性性功能。因此,全切手术仅在肿瘤危及生命时作为推荐治疗手段。
问题八:除了这些主要治疗方式外,那我们常听医生提起的“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是什么?
张振庭教授:新辅助治疗是指手术之前进行的治疗,辅助治疗则是手术之后的治疗。它们的共同点均是为了消除微转移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不同点是,新辅助治疗能够降低局部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切除率,最终实现治愈率的提升;辅助治疗则是通过消除残留病灶,进而实现治愈率的提升。目前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化疗,如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等,是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还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简称免疫治疗,也展现出良好疗效。此外,新辅助治疗还包括靶向药物,如针对以HER2为靶点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维迪西妥单抗等,已初步证实在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
问题九:在膀胱癌的治疗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影响患者持续治疗?该如何预防?
姚欣教授:首先,肿瘤复发可能会影响持续治疗。例如高级别膀胱癌、初诊时为多发肿瘤、术后治疗不规范、随诊不及时等原因,易导致肿瘤复发,影响患者持续治疗。其次,因不愿接受根治性手术,而贻误病情,最终错失手术治疗机会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预防复发,可通过评估转移风险、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及时遵照医嘱治疗及定期复查,减少复发和转移风险;其次,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问题十:肿瘤复发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针对膀胱癌这一特定疾病,其复发率处于何种水平?我们又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复发呢?
张振庭教授:膀胱癌的复发率因疾病分期而异,早期表浅肿瘤看似温和,但1年的复发率可达20%-30%,且易反复发生。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即便进行了膀胱切除,仍存在复发和转移风险。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肿瘤亦是如此。因此,为了预防复发,定期复查至关重要。首先,指南推荐每3个月检查1次膀胱镜,我们都知道膀胱镜检查非常痛苦,但膀胱镜能够最直观地看到病灶的变化,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因此建议至少每半年检查1次。其次,B超每3个月复查1次。此外,可以辅助尿脱落细胞、尿液甲基化检测,而尿液基因检测等新技术也在实验阶段,有望为大家提供更多选择。对于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患者,复查频率需根据患者具体治疗周期和疗效评估调整,化疗后通常每2-3个周期评估1次,而免疫治疗则建议约4个周期评估1次,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问题十一:在探讨膀胱癌这个具有挑战性的疾病时,我们深知患者及其家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请从您们的专业视角出发,为膀胱癌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宝贵的建议与温暖的鼓励。
姚欣教授:就个人多年的临床体会,首先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相互信任的沟通尤为重要。我遇到过很多因没有及时接受全膀胱切除术而错失治疗机会的患者,虽然全膀胱切除术是一个残酷的手术,但是当断则断,才能避免贻误病情的情况发生。其次,要加强自身管理,如定期随诊和复查超声、膀胱镜等,早期发现复发的蛛丝马迹及时诊治。最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多喝水,尤其对于已经罹患膀胱癌的患者非常重要。通过综合施策,我们共同为战胜膀胱癌而努力!
张振庭教授:面对膀胱癌的挑战,患者与家属承受巨大精神压力。作为医生,我们深知此中不易,如定期检查、手术、膀胱灌注,最严重的如膀胱切除术后造口的患者。虽然临床医生已经从提高手术技术、提升造口舒适度等很多方面做出努力,但疾病的治疗极其复杂,仍需一代又一代医生的努力改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治疗方式和生活质量。膀胱癌虽然是一个不可治愈的疾病,但是一个可能长期生存的疾病,而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持信心,请相信医生,我们会一直做您康复的坚实后盾!
尾声
在节目的最后,两位教授就患者们对“膀胱癌腹膜转移、术后输尿管和引流管的护理、ADC药物在膀胱癌的应用”等热点话题的提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可以点击下方二维码观看】。
此外,姚欣教授为我们指明了预防膀胱癌的三大关键要素:一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远离烟草与有害化学物质的侵害,从源头上降低膀胱癌的发病风险;二是坚持定期体检,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把握治疗的黄金时机;三是提高对膀胱癌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特别是血尿这一特异性表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我们坚信,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迎来生命的“重生”,重获健康与幸福!
--------------------- 温馨提示:---------------------
如果有膀胱方面的问题,可以前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到姚欣教授和张振庭教授的线下门诊进行咨询。
姚欣教授的出诊时间为,每周周一的主任门诊和周五的特需门诊。
张振庭教授的出诊时间为,每周周一的门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