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主委、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刘骞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强调了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在减少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中的重要意义。他表示,本项目旨在为公众提供指导和咨询,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识,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迅速增长的局面;同时,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质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的王猛医生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麻醉与人文》的精彩讲座。王猛医生介绍了无痛内镜的类型、药物及操作模式,并详细讲解了进行无痛内镜时需注意的事项。他回顾了麻醉的演变,强调麻醉医师的人文关怀,通过细致的操作、耐心的解答、有效的沟通和深刻的情感交流,为患者提供温暖的关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的张筱倩医生进行了题为《结直肠癌的防筛诊治》的讲座。首先,张筱倩医生介绍结直肠癌的预防和筛查方式。希望患者通过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与致癌因素的接触等注重自身的健康管理。并且,通过适宜的方式的定期筛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多样,应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的窦利州医生分享了《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他指出,内镜技术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内镜可以全面检查消化道,及时发现并治疗早期病变。同时窦利州医生强调了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重要性。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识,鼓励定期体检和筛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科的李素云主任分享了《术前营养筛查及营养补充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数据显示,约40%-80%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这对他们的康复进程造成严重影响。营养不良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延长康复时间。因此,通过专业的营养筛查,准确判断患者的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以提供最佳的康复环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的张博医生带来了《结直肠癌药物治疗面面观》的科普讲座。张博医生深入解析了结直肠癌药物治疗的原理与流程,详细说明了如何选择化疗药物与合理搭配,以实现患者的最大益处。他还讲解了后续的支持治疗方法,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张医生强调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性,呼吁患者勇于参与研究,为自身争取更多治疗机会,并为后人提供帮助。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曹少木护士长进行了《术后护理“肠”知道》的讲座,详细讲解了结直肠癌术后护理的知识,主要包括引流管护理、术后活动管理、饮食调整以及出院后的持续护理,以确保患者顺利康复并有效预防并发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安阳护士分享了《肠造口患者日常生活指导》,内容了涵盖饮食、穿衣、旅行及运动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解肠造口相关保健知识,帮助患者深入了解造口护理,加快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实现健康教育的个体化、系统化、生活化与社会化,让患者更快回归正常、健康的生活。
此次科普讲座为公众带来了专业而实用的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积极提升了公众的防癌抗癌意识。通过一系列深入浅出的讲解,听众不仅获得了最新的医学信息,还增强了对结直肠癌的认知与警觉,了解了健康管理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这种知识的普及,不仅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应对疾病,还在社会层面营造了更加关注癌症预防的良好氛围。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结直肠癌的科普宣传力度,探索更多创新的传播方式。计划通过社区活动、科普直播和社交媒体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扩大影响力,让更广泛的人群受益于肿瘤防治的知识。我们相信,只有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宣传,才能真正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促进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在推动结直肠癌防治工作方面携手并进。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属、志愿者和公众,大家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贡献力量,共同为点亮抗癌之路、筑起生命希望而努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和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