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健康启航:结直肠癌科普行动”系列科普活动的第二次线下活动圆满落幕。此次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办,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关村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肿瘤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功效营养科技工作委员会协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活动吸引百余名患者及家属参与,通过科普讲座、现场答疑,深入普及结直肠癌预防、筛查、规范治疗及康复管理知识,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癌症知识知晓率。
科普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刘骞教授致开幕辞。刘教授强调了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并指出此次会议旨在提升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知,特别是预防和早期筛查的意义。他希望通过系列科普活动,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迅速增长的现状,并为罹患该病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指导,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的张筱倩医生带来了关于《结直肠癌的防筛诊治》的讲座。她深入讲解了结直肠癌的预防和筛查方式。希望患者通过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与致癌因素的接触等注重自身的健康管理。并且,通过适宜的方式的定期筛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诊断则通过综合检查手段,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结直肠癌的病情进行综合的评估。治疗则应根据诊疗规范及指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接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的窦利州医生分享了《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他深入分析了早期结直肠癌内镜诊断的优势,指出内镜技术能够全面检查结直肠,及时发现并治疗早期病变,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窦医生也强调了早期筛查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定期体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的王猛医生为与会者带来了关于《麻醉与人文》的精彩讲座。他不仅详细介绍了无痛内镜的种类、药物及先进模式,还讲解了麻醉的发展历程。王医生强调麻醉医师的人文关怀,是通过专业技能和深厚医学素养,利用温暖的语言和细致的手法为患者提供关爱。他指出,人文麻醉是医生专业与情感的结合,体现了对患者健康与幸福的守护。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科的李素云主任分享了《术前营养筛查及营养补充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她指出,约40%-80%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这对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专业的营养筛查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旨在实现营养支持与治疗的双重目标,为患者提供最佳康复状态,增强免疫力,延长生存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的张博医生带来了《结直肠癌药物治疗面面观》的科普讲座。他解释了部分结直肠癌患者需要进行内科治疗的原因,详细阐述了药物治疗的原理和基本流程,介绍了医生如何选择化疗药物并进行合理搭配,以便为患者带来最大的益处。他还讨论了后续的支持治疗方法,如何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介绍了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基本流程,呼吁患者不要畏惧参加研究,为自己争取可能的治疗机会,同时为后人提供帮助。
最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的云红护士长讲解了《结直肠肿瘤术后康复要点》。她强调,术后康复过程中,饮食应循序渐进、少食多餐,并注意营养补充;同时,术后早期活动也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云红护士长还分享了肠造口护理的要点,为患者提供了宝贵的康复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恢复健康。
在活动的最后,医生们参与了“医生答患者问”环节,众多患者及家属积极提问。讲者们耐心倾听,逐一解答,依据个体情况提出建议,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宝贵的知识与信息。此次活动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评价,他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增加了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识,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医学界的支持。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广泛传播。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知水平将不断提升,促进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切实有效地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