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十日谈 | 【蔡清清】复发难治 DLBCL 治疗进展

复发难治 DLBCL 的治疗是临床上亟需破解的难题之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蔡清清教授,就「复发难治 DLBCL 治疗进展」的话题,与大家进行讨论交流。

以下为蔡教授讲课的完整视频:


蔡教授从复发难治 DLBCL、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适合移植患者的治疗、不适合移植患者的治疗四个方面来为我们阐述这个话题。

复发难治 DLBCL 的定知多少

蔡清清教授首先为我们讲解了临床上对复发难治 DLBCL(R/R DLBCL)的定义。

R/R DLBCL 还可进一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

R-CHOP 原发耐药

早期复发(结束治疗 6 个月内)

晚期复发

R-CHOP 治疗后部分缓解(PR)

其中,前两类患者的预后很差。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

临床上 R/R DLBCL 患者大多首先考虑予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经过 PARMA 研究证实,与传统化疗相比,自体骨髓移植可显著改善化疗敏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

适合予以大剂量治疗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包括:非老年患者、无合并症、体力状态良好、重要器官功能正常,且患者同意进行移植。

值得注意的是,移植之前建议患者已达到完全缓解(CR),且诊断和移植前间隔时间应 ≥ 15 个月。

另外,部分医生认为,自体移植治疗后患者复发率较高,因此会考虑异基因移植。然而临床研究显示,两者在复发率上并无显著差异,且异基因移植治疗 1 年相关死亡率、治疗失败率显著高于自体移植治疗,并且还存在其他并发症(如感染等)。因此目前临床上仅建议在挽救化疗失败患者的情况下,考虑予以异基因移植治疗。

适合移植患者的治疗

治疗目的:增加挽救性化疗的有效率。

◆ R/R DLBCL 患者中,晚期复发和 R-CHOP 治疗后达到 PR 的患者预后尚可,NCCN 指南中也给出了多个挽救方案可供临床医生进行参考。

◆ R/R DLBCL患者中,R-CHOP 原发耐药和早期复发的患者预后很差,即使予以传统的挽救方案,其有效率、总生存也非常不理想。

作为临床医生,在遇到此类患者时,应该深入挖掘其耐药的原因,常见原因包括:MYC-BCL2 基因重排、MYC-BCL2 基因高表达、MYC 重排或高表达,以及其他临床、影像学、遗传学等因素。

蔡教授认为,应对 R-CHOP 原发耐药的治疗策略,除了调整高危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外,还可以考虑予以新药及多药、多靶点、多种类的新治疗方案(如 R-ICER、R-ICE、RLI、CAR-T 治疗等)。

不适合移植患者的治疗

对于这部分患者,挽救方案有效的前提下,延长其缓解时间是治疗关键,临床上可以考虑予以来那度胺进行维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