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大会在福州成功召开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

       6月21日—22日,2024年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大会在福州成功召开。大会秉承中国抗癌协会 (CACA)“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会议主题,汇世界星火,集八方河川。借助中国抗癌协会的学术平台,汇聚国内外著名妇科肿瘤专家共探真知,荟萃妇科肿瘤研究之精华,围绕妇科肿瘤领域的新观念、新技术、新进展共商灼见,汇妇科肿瘤热点,纳百家观点,答临床疑问,共同推动妇科肿瘤学科发展。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福建省抗癌协会会长陈传本以及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多学科专业委员会10位主委等专家出席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温灏教授主持。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730名学术同仁齐聚福州,全网在线观看量累计达66万人次。
       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委员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卵巢癌专业委员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子宫体肿瘤专业委员会、生育力保护专业委员会、中西整合宫颈癌专业委员会、中西整合卵巢癌专业委员会、中西整合子宫内膜癌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宫颈癌整合防筛专业委员会10个专委会共同承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协办。

开幕式致辞

樊代明院士致辞

       樊代明院士在致辞中对中国抗癌协会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进行阐释,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学术会议吸引了更多国际参与者,提升了会议的国际影响力。CACA出版的整合整治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期刊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协会在指南普及方面也做出了显著成绩,包括进入大学校园、编撰考题、制作临床诊疗路径等。此外,CACA在临床研究方面提供了资金支持,推动了学术论文的发表,并设立了奖项以激励学术研究。CACA还对全球肿瘤学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并出版了相关书籍,为医学界提供了指导。同时,CACA在各地设立了科普和研究基地,推动了肿瘤学科的整体发展。

福建省抗癌协会会长陈传本教授致辞

       福建省抗癌协会会长陈传本教授致辞,妇科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近年来,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各专委会在理事长、主委的带领下,建立了学术平台,促进了妇科肿瘤领域学术传播,为提高我国妇科肿瘤诊疗水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福建省肿瘤医院历史悠久,目前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达成了深度合作,即将走向发展的快车道。未来,福建省肿瘤医院将在临床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医疗服务、科普等方面持续发力,造福福建省患者。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委员会成立

       经中国抗癌协会组织部任命,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院士担任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担任执行主任,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盛修贵教授担任顾问,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丹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史庭燕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朱滔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继红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孙阳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李长忠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李晶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斌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师前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陆海燕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仲秋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柯桂好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丛剑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宏教授(排名不分先后)担任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温灏教授担任秘书长。
       樊代明院士对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在中国抗癌协会对中国肿瘤学科发展、诊疗水平提升等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基础上,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委员会将整合各个妇科肿瘤相关系列专委会开展学术工作,同时联合防筛委员会等其他委员会,在促进学术传播、领导妇科肿瘤相关系列专委会、新指南编撰、提出学术探索方向以及制定未来工作计划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赵勇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赵勇致辞,2024 CACA整合妇科肿瘤大会是开创性、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学术会议。中国抗癌协会秉承着“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学术发展理念,具体到工作层面则是“全人、全科、全息、全程”,开创性探索了学科前沿、指南建设双引擎的工作模式。在双引擎模式基础上成立工作委员,执行总会、理事会的学科发展任务,联动协调各个专委会及基地医院、信息化平台以及媒体资源。鉴于吴小华教授在担任中国抗癌协会第六届妇科肿瘤专委会主委期间,工作成效显著,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抗癌协会优秀专业委员会的荣誉,经总会研究决定,并经办公会通过,任命吴小华教授担任首届整合妇科肿瘤委员会执行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委员会执行主任、顾问、副主任、秘书长合影

中国妇科肿瘤专科医师能力建设及认证项目启动

       妇科肿瘤作为一类特殊的疾病,其手术治疗不仅要求医生具备精湛的技术,还需要对多脏器联合切除有深入的了解和实践。我国妇科肿瘤专科医师的培养和认证体系尚不完善,与欧美及我国台湾地区已形成的成熟标准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委员会积极行动,启动了妇科肿瘤专科医师能力建设及认证项目。

吴小华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委员会执行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委员会执行主任吴小华教授指出,“中国妇科肿瘤专科医师能力建设及认证项目将作为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委员会的重要工作之一,从能力培养进一步上升到资质认证;从制度上进一步和国际接轨,助力我国妇科肿瘤领域专科人才培养。” 

李璡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李璡教授就认证项目进行详细介绍:项目通过学分累计和临床考核两个阶段,全面提升妇科肿瘤专科医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学分累计阶段,医生们将接受线上理论课程学习、线下学习班、学术前沿论坛、疑难病例讨论以及规范化诊疗及手术技术提升的线下实训营等多方面的培训。当学分累计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医生们将进入临床考核阶段,通过严格的考试和评估,最终获得中国妇瘤肿瘤专科医师能力认证证书。
      未来,将在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委员会第不懈努力下,不断完善妇科肿瘤专科医师认证体系,促进我国妇科肿瘤专科医师的整体水平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医疗服务。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委员会全体专家组携手启动该项目

学术讲座环节

       学术环节中,各位讲者就妇科肿瘤专科医生培养、治疗模式、生育力保护和遗传咨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指明了方向。

第一环节

       妇科肿瘤专科医生的培养:吴小华教授强调了专科医生培养的重要性,指出晚期卵巢癌需多脏器手术,且MDT联合方式无法达到妇瘤专科医生的R0率。他提倡严格外科训练和全面技能掌握,以提升临床诊疗和研究水平。

       妇科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中国模式的建立与实践:林仲秋教授介绍了HIPEC在中国的发展和实践,强调其在降低腹膜复发风险和改善生存预后方面的效果,并提出了中国HIPEC体系建设规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妇科肿瘤治疗模式的挑战:王丹波教授讨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指出宫颈癌和dMMR子宫内膜癌为免疫热肿瘤,免疫治疗可带来长期获益。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盛修贵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孙阳教授主持了第一环节的讲座。

第二环节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中国方案:陈晓军教授介绍了中国在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方面的改进,提出多学科协同解决方案和个体化治疗,强调分子分型和多元药物选择的重要性。

     女性肿瘤生育学与生育力保护:李长忠教授讨论了妇科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力的重要性,介绍了生育力保护的多种方案,并强调了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重要性。

      妇科肿瘤遗传咨询专家共识(2023版):徐丛剑教授强调了肿瘤遗传咨询的重要性,介绍了相关遗传基因与妇科肿瘤的关系,以及遗传咨询在预防和精准治疗中的作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继红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高宏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陆海燕教授主持了第二环节。

第三环节

      卵巢癌中西整合诊疗的新进展:张师前教授回顾了卵巢癌的诊疗现状,探讨了中医在卵巢癌诊疗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围术期和化疗不良反应处理方面。

    中医药在防治宫颈癌的作用:李晶教授介绍了中医在HPV感染防治和宫颈癌术后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提出中医药有望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来辅助临床治疗。

       河北省宫颈癌流行趋势及防晒现状:贺宇彤教授分享了河北省宫颈癌的流行趋势,强调了HPV疫苗接种和筛查项目在提高早诊率方面的重要性。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史庭燕教授主持了第三环节。

分会场

        为了进一步推动妇科肿瘤专业的全面和快速发展,多个专业委员会积极行动,设立了多个分会场,召开了不同主题的学术会议和病例讨论,汇聚各方专家学者,加强了资源整合与学科建设,共同为妇科肿瘤的诊疗贡献了力量。

中国抗癌协会卵巢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吴小华教授致辞

      卵巢癌分会场上,专家们就卵巢癌的淋巴结切除策略、新辅助化疗的规范化、前沿进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病例讨论环节尤为热烈,专家们围绕IV期初治卵巢癌的治疗选择、复发卵巢癌手术治疗策略以及铂敏感复发病例术后治疗选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行了全场投票,以促进最佳治疗方案的共识形成。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委会主任委员林仲秋教授致辞

       宫颈癌分会场聚焦于早期手术的变迁、新技术应用、局部晚期治疗的再思考以及免疫治疗的进展。专家们分享了他们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新发现和经验,对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线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整合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陆海燕护士长致辞

       整合护理分会场重点关注了妇科肿瘤患者的护理问题,包括术后管理、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以及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的构建与临床应用。专家们的讨论不仅涉及了医疗技术层面,也关注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需求。
      各分会场上,各位专家和学者围绕妇科肿瘤的诊疗、手术、护理、科普、防筛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进展及实践应用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他们分享了各自工作中的经验、成果、心得,对妇科肿瘤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与探索。
      大会作为国内顶级专家、青年医生、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平台,分享了心得、碰撞了思想,为妇科肿瘤诊疗领域注入了新活力,助推了新发展。大会对于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普宣传和创新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共同推动了妇科肿瘤诊治水平迈上更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