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肺癌新生机-抗血管生成药物铸就肺癌治疗新里程碑”访谈总结

20245月至12月,由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主办的“重塑生机,维来可期-肿瘤微环境重编程之大咖系列访谈”,将由来自肺癌、消化道肿瘤、肝胆胰肿瘤、妇科肿瘤的知名专家,梳理抗血管生成药物调控肿瘤微环境重编程从机制到临床应用的现状和展望,为未来抗肿瘤治疗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肿瘤微环境中每种细胞类型和非细胞成分都以独特的方式调节肿瘤的免疫逃逸及介导肿瘤对常规治疗的原发耐药或获得性/适应性耐药。因此,全面调控肿瘤微环境重编程的治疗方案,为优化肿瘤治疗策略、提高肿瘤治疗疗效提供可能性。

本期“塑造肺癌新生机-抗血管生成药物铸就肺癌治疗新里程碑访谈由山东省肿瘤医院王哲海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燕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蓓莉教授分别围绕肿瘤微环境重编程、抗血管生成药物调控肿瘤微环境重编程抗肿瘤机制以及其在肺癌领域治疗进展与展望等内容进行讨论。

首先,王哲海教授介绍了肿瘤微环境(Tumour Microenvironment,简称TME)的改善,TME由肿瘤细胞、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多种成分组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具有血管异常、代谢异常和免疫抑制性等特征,为肿瘤细胞的生存和繁衍提供条件,也为治疗带来挑战。TME随着肿瘤发展而动态变化,包括血管结构、代谢状态和免疫细胞活性等,这些变化对肿瘤进展至关重要。它涉及多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肿瘤微环境也会作为整体参与肿瘤进展以及抗肿瘤治疗过程;抗肿瘤治疗是联合多种治疗方式全面调控肿瘤微环境重编程的过程,实现协同增效。

王燕教授就抗血管生成药物调控肿瘤微环境重编程抗肿瘤机制进行了阐述,她提到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均具有调控肿瘤微环境的作用;同时血管基质重编程是血管正常化的细胞学基础,促进间质液压恢复,而肿瘤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主体和“发起者”,肿瘤细胞重编程是抗血管生成药物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另外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阻断VEGF/VEGFR通路将肿瘤微环境从抑制型转变为促进型,同时也可以促进血管正常化,使得免疫细胞、其他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分布增多。

接下来,高蓓莉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抗血管生成药物调控肿瘤微环境重编程在肺癌领域的治疗进展及展望,在肺癌治疗领域中,我们见证了治疗手段从手术、靶向、放化疗到抗血管生成以及免疫治疗的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这些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日益显著,为患者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生存希望。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诸多突破,比如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免疫药物都有很多的探索,旨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及化疗这种四药模式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成功,为肺癌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道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期待。

最后在深入探讨当前肺癌治疗的新趋势时,三位教授一致认为,随着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崛起,肺癌的临床治疗手段正日益丰富与精准。化疗、靶向、免疫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等多元化策略,为肺癌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希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其独特的机制,从肿瘤细胞重编程、肿瘤血管基质重编程和肿瘤免疫微环境重编程等多个维度全面调控肿瘤微环境,为优化肿瘤治疗策略、提高肿瘤治疗疗效提供可能性,且在临床上不断得到印证。这种药物不仅单药有效,更在联合治疗方案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能够与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相得益彰,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为肺癌患者争取更长的生存期。我们期待未来在肺癌治疗领域能够有更多突破性的进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