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诊疗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河北站启动会圆满成功!

        2024年5月17日,“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诊疗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河北站启动会于石家庄成功召开!会议围绕CACA尿路上皮癌指南精讲及膀胱癌保膀胱治疗等热点问题展开学术交流,群英汇聚,共襄盛举。

盛会启幕,扬帆前行

        主席开场致辞环节,由大会主席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张爱莉教授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姚欣教授发表致辞。

        张爱莉教授作开场致辞:“欢迎各位专家参加‘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诊疗综合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启动会,此项目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工程,目的是为了提升基层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的综合诊疗能力,核心其实就是“提升”,能力上不去,看不了病。这个项目对于河北省,乃至泌尿肿瘤界来说都是好事,今天河北省诸多同道在现场共同见证项目启动,希望这个项目能在河北省落地、生根、发芽、开花,收获好结果。”

张爱莉教授

        姚欣教授致辞表示:“实际上这个工程最早是樊代明院士提出来的,健康中国2030是国家战略。推广肿瘤诊疗规范,提高肿瘤诊疗水平,缩小不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头部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的诊疗水平差距,也是协会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工程实施包括诊疗指南的推广、新技术的推介、临床合作及全程管理方面的内容,同时在下半年将启动示范中心的遴选,大约15~20家。

        这个工程给我的时间是五年,希望在这五年里,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能对中国泌尿肿瘤的诊疗水平提升做出我们的贡献。限于经验问题,第一年主要的巡讲或工程的站点多数设置于省级抗癌协会或省级泌尿肿瘤专业协会的省级单位,那么未来我们要更多的走向基层。预祝今天首场大会圆满成功!”

姚欣教授

PART.01

        第一环节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张爱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林毅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张爱莉教授、林毅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瓦斯里江·瓦哈甫教授带来“CACA尿路上皮癌指南精讲:NMIBC篇”的课题分享,围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做专业且详尽的介绍。

瓦斯里江·瓦哈甫教授探讨的是NMIBC,根据两个月前发表的2022年全球新发病例的报道,膀胱癌实际在恶性肿瘤中占第九位;而我国农村地区膀胱UC生存相对较差,这也是未来我们要关注的一点。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提到膀胱UC预防策略分为三级预防,分别是降低发病率、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诊断时结合患者吸烟史、职业接触史进行综合考虑。膀胱癌诊断手段多样,包括实验室检查(尿细胞学)、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膀胱镜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学诊断是最终诊断的金标准。

        CACA指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UC进行了风险度分级,并针对危险分层制定治疗策略。治疗方法分为经尿道手术(等离子电刀、激光)和膀胱灌注治疗(灌注化疗、BCG灌注)。电切手术的质量直接影响预后,需确保手术的彻底性和规范性,必要时进行二次电切。

        CACA指南强调根据危险分层进行规律的膀胱镜检查,必要时进行活检,以及时发现复发或进展。要重视患者的全程管理,做到规范治疗、改善生活、保持良好心态和定期复查,以达到最佳疗效。

瓦斯里江·瓦哈甫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陈旭升教授分享的课题是“CACA尿路上皮癌指南精讲:MIBC篇”,围绕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作精彩分享。

陈旭升教授聚焦于新辅助治疗和保膀胱治疗两大热点展开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是MIBC患者的基础治疗手段,但根治性手术后患者仍面临高复发转移风险,故如何消除微转移是决定MIBC患者预后的重要挑战。

        SWOG 8710研究奠定了新辅助化疗在MIBC治疗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内外MIBC新辅助治疗的比例不断升高,但在临床实践中,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仍有很大局限性,而除了化疗以外,免疫治疗在MIBC新辅助治疗中近期终点pCR表现出众。

        对于MIBC的新辅助治疗,CACA指南常规推荐基于顺铂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于不耐受顺铂联合化疗的患者不推荐行NAC、可尝试新辅助免疫治疗。近几年很多药物治疗取得了进展,最大的突破就是ADC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在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保膀治疗这些年一直是膀胱癌治疗领域的一个热点,膀胱癌治疗需要在最大化肿瘤切除、器官及功能保留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之间寻求平衡。那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必须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吗?其实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虽为标准治疗,但因并发症风险高、对生活质量影响大,导致患者接受度低。

目前保留膀胱治疗的标准治疗方式还是多学科联合保留膀胱治疗(TMT),包括最大化的电切切除(TURBT)、放疗、化疗联合治疗。有回顾性研究和Meta分析显示,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TMT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在5年及10年OS及DSS均无显著差异。

        相比于单一治疗措施,CACA指南推荐联合治疗,尤其是最大限度TURBT联合同步放化疗的TMT模式保留膀胱更为有效。尽管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治疗没有发生特别大的革新和突变,但通过外科医生更精细的手术技术、更标准的清扫范围、更新更好的治疗药物和手段以及个性化的保膀胱治疗方案,患者确实能得到比较大的获益。

陈旭升教授

        第一环节由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邱建宏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何朝宏教授、邯郸市中心医院霍韶军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邱建宏教授表示:“瓦斯教授的分享全面,从流行病学到治疗细节均给出明确指导,便于临床实践指导。陈旭升教授讲解了新辅助化疗和免疫治疗,助力患者达到更好的、更长期的获益。不过我们科的治疗程序与TMT顺序稍有不同:先进行动脉灌注化疗、放疗,待肿瘤缩小或消失后再行电切手术。”

邱建宏教授

        何朝宏教授说道:“尽管在某些发达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超越膀胱癌,但在河南等省份,膀胱癌仍然是泌尿系统肿瘤中的首要问题。不管是新辅助治疗还是保膀胱的综合治疗,对于膀胱癌的治疗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膀胱癌领域可以开展更多随机对照试验(RCT),特别是在新辅助治疗、保膀胱综合治疗等方面,这些研究将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高质量证据,推动治疗策略的进一步优化。”

何朝宏教授

        霍韶军教授认为:“‘泌尿肿瘤诊疗综合能力提升工程’针对性强,对于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CACA指南的解读,尤其是关于非肌层浸润性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内容,为基层医院的医生们提供了系统、全面的认识框架,有助于在日常诊疗中做出更加清晰、准确的判断。”

霍韶军教授

PART.02

        第二环节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黎玮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张玉石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黎玮教授、张玉石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倪晓辰教授带来的是“CACA尿路上皮癌指南精讲:晚期尿路上皮癌”的课题分享。

        倪晓辰教授谈到,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预计将持续上升,到2030年将达到更高水平,其中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患者预后尤其不佳,五年生存率仅为6.4%。传统治疗手段,如顺铂化疗,虽对部分患者有效,但对于不适合或耐受性差的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期显著降低,二线治疗选择有限,迫切需要新的治疗策略。

倪晓辰教授分享了一例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展示了PD-L1抗体德瓦鲁单抗治疗晚期转移性膀胱癌的显著效果,该患者从初始广泛转移到最后达到完全缓解,长达5年多的生存期,体现了免疫治疗的巨大潜力。RC48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一项二期临床研究,展现出了高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尤其是对于未经GC化疗的患者疗效更好,为晚期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CACA指南倡导整合医学理念,运用整体观念和整合思维来提升MDT的质量与成效,从MDT向整合医学(HIM)转变,建立多学科整合诊疗模式,制定个性化整合诊疗方案,最终实现效益最优化的整合医学效果。

倪晓辰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姚欣教授分享了课题“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策略”,结合自身经验与许多前沿的临床研究作精彩分享。

        姚欣教授表示,膀胱癌具有高发病率,其治疗在中国仍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五年生存率不高的问题。膀胱癌治疗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晚期膀胱癌治疗中,ADC(抗体偶联药物)联合pembrolizumab已成为一线治疗方案;免疫治疗药物阿瓦鲁进展也很快。姚欣教授强调保留膀胱的治疗策略一直是膀胱癌临床治疗的选项和持续的探索方向。对于NMIBC,过去是用卡介苗作为标准的一线治疗,而对于对卡介苗无反应或治疗失败的患者的治疗,这两年的进展也很多,比如免疫药,像KEYNOTE 057、VISTA、N-803,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膀胱保留率。姚欣教授对SunRise治疗方法做了详实介绍,TAR-200单一治疗在BCG无反应的患者中显示了良好的完全缓解率、持久的疗效和良好耐受性,需要在高危NMIBC中继续进行探索。TAR-210研究也在探索当中。PD-1/L1单抗单药或联合BCG治疗初治或复发的高危NMIBC是未来NMIBC保膀胱的主流趋势。尽管眼前可能可及性会差一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有更多的手段让NMIBC病人达到保留膀胱。不过极高危NMIBC根治性膀胱切除依然是标准选择。

        对于MIBC,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是其标准治疗,但基于MDT的TMT保膀胱策略是指南一类证据推荐的治疗,它既有手术、又有放疗化疗,我认为实际上放疗是TMT的核心;有研究表明精准选择病例的TMT可以获得与RC相近的肿瘤控制效果,精准选择个体化保膀胱策略,是提高保膀胱成功率的关键和研究热点。对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TUR+放化疗+巩固性膀胱部分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是保留膀胱治疗的前瞻性研究。现在有了免疫治疗这个新研究热点后,免疫制剂成为保留膀胱策略新成员。免疫的脱敏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很多的研究在尝试把TMT技术再联合免疫治疗。但需要冷静看待去放疗的保膀胱策略,根治性切除术依然是我们现在认为能让病人获得最大生存获益的,除非病人强烈需求保膀胱。

国内外很多专家也在探索免疫维持提高去放疗的保膀胱策略,免疫维持治疗有助于提高保膀胱治疗的远期疗效,而“去放疗”的保膀胱治疗,尚需高级别证据支持。是否选择保膀胱治疗是要由病人的意愿决定的,临床医生要客观评价保膀胱存在的风险。

姚欣教授

        第二环节的讨论嘉宾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谭朝晖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李文平教授、邢台市人民医院魏俊利教授。

        谭朝晖教授表示:“倪晓辰教授的讲题专注于晚期尿路上皮癌CACA指南的精讲,强调了多学科团队(MDT)和整合医疗的重要性。尽管当前有许多研究,涉及各种药物,包括抗体偶联药、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但在革命性治疗突破方面仍显不足,可能将来在临床上对AE会更关注一些。

姚欣教授带来的保膀胱的课题是临床上绕不开的一个话题,通过术前新辅助用药,也可以指导后续的保膀胱治疗。在选择保膀胱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依从性、个人意愿及对各种治疗方案利弊的全面沟通,以实现更加个体化和优化的治疗决策。”

谭朝晖教授

        李文平教授说道:“虽然指南在理论与实际应用间存在差异,特别是在保膀胱治疗决策时,临床医生需兼顾指南推荐与患者具体情况,如身体条件限制、强烈保留膀胱意愿及对生活质量的高度追求。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还是应尊重患者意见,实现个性化治疗。十分荣幸“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诊疗综合能力提升工程”能在河北省开展第一站培训,期待在姚欣教授、张爱莉院长及各位大咖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升肿瘤诊疗水平。”

李文平教授

        魏俊利教授表示:“此次会议的课题分享对于提升基层医院泌尿肿瘤诊疗能力其实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疗,除了局部治疗或者支持治疗外,全身治疗是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魏俊利教授表示其所在基层医院对于MIBC的治疗,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时基本上都会实行新辅助化疗。姚欣教授提出的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策略让其印象深刻,包括使用BCG联合PD-1抑制剂等方法,正在进行的TAR-200和210研究等等;很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保膀胱领域的新研究进展。”

魏俊利教授

携手并进,展望新篇

        会议总结环节,由大会主席姚欣教授发表致辞。

        姚欣教授表示:“UC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是“风口”,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去把思想碰撞的火花转化成临床研究,同时也会有很多临床研究的结果去改变我们的实践。我们的指南也会不断更新,其实去年发布的指南,到今年已显现出滞后,因此正在积极推进新一版指南的修订工作,预计将于6月份面世。知识总在不断更新,欢迎大家联系我提供宝贵的建议或想法。”

姚欣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诊疗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河北站启动会至此圆满成功。相信在将来,中国泌尿肿瘤诊疗综合能力提升工程能全面助力提升我国泌尿系统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让更多基层医生参与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不断交流学习,使更多疑难泌尿肿瘤患者能够获得及时、高效、便捷、个体化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