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3)》——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未来展望篇

本学科发展趋势与对策

01

未来5年发展的战略需求

目前医学的发展逐渐细化,探究各个疾病的发病机制、作用靶点始终是热门话题。因此,精准医疗代表了医学研究的新方向。目前的医学仍是由西方主导的科学,但西方人群的结论未必尽数符合我国国情。我国病例数量大、种类多,更应把握住优势,完成中国人群疾病靶点图谱,这不单是造福人民的事业,也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泌尿生殖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尚显不足。全国各地在泌尿生殖肿瘤的早诊早治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泌尿生殖肿瘤的筛查力度和覆盖人群。 

另外,国内创新药物的研发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晚期泌尿生殖肿瘤所使用的治疗药物仍然以进口药品为主,其价格高昂,为社会和人民群众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亟待进一步推动国产的泌尿生殖肿瘤治疗药物研发。

02

未来5年重点发展方向

 加大力度推进泌尿生殖肿瘤的早诊早治。大力开展大型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大力开展泌尿生殖肿瘤的临床转化和基础研究,为制定泌尿生殖肿瘤的诊疗方案提供更多临床证据,促进新药开发及临床转化。

1、加强基础研究:深化对泌尿生殖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重点关注遗传突变、细胞信号通路、以及肿瘤微环境的作用。同时,加大对耐药机制的研究投入,为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发展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遗传特征、肿瘤分子特性和免疫反应模式,研发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加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以便更准确地预测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3、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支持新型化疗药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研发,特别是对于那些标准治疗无效的患者。探索组合疗法以增强治疗效果。

4、改善早期诊断:开发新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和影像诊断方法,提高泌尿生殖肿瘤的早期发现率。研究无创或微创的筛查方法,提高患者接受筛查的意愿。

5、提高公共意识和教育:通过公共卫生宣传活动和教育项目提高人们对泌尿生殖肿瘤的认识,包括其风险因素、预防方法和早期症状。

6、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研究机构合作,分享数据和研究成果,共同推进泌尿生殖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7、优化临床试验设计:采用创新的临床试验设计,如采用实时数据监控和适应性设计,以加快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程和提高其成功率。

03

未来5年发展对策

提高早期诊断率: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落实泌尿生殖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提高早诊早治的比例,对于进一步提升后期的治愈率和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泌尿生殖肿瘤的认识和警惕性;推广泌尿系统筛查项目,特别是针对高危人群(如长期慢性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尿路梗阻等患者)的定期筛查;提高医疗人员的诊断水平,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医生对泌尿生殖肿瘤的识别能力。

综合治疗策略:根据肿瘤分期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将内镜治疗和局灶治疗纳入考量;根据肿瘤恶性程度和分期,制定合适的(围手术期)化疗、免疫治疗和放疗方案

加强随访监测:对泌尿生殖肿瘤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

科研进展的应用:关注泌尿生殖肿瘤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试验数据,将先进的诊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泌尿生殖肿瘤新治疗靶点的筛选和药物研发工作意义重大。未来,需要广大医疗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和药物研发机构的共同努力,提高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水平,使我国更多的泌尿生殖肿瘤患者得到更好的药物治疗。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泌尿生殖肿瘤诊疗水平的提高。

泌尿生殖肿瘤的发展对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提高早期诊断率、制定综合治疗策略、加强随访监测以及应用科研进展等。通过综合施策、持续改进,有望提高UTUC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主编】

朱   刚   北京和睦家医院

戴   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   明   北京医院

胡志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尧   凯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曾   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副主编】

盛锡楠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张玉石   北京协和医院

刘   芳   四川省肿瘤医院

李学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   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张树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朱绍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王东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赵瑞宁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崔殿生   湖北省肿瘤医院

许   宁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涂新华   江西省肿瘤医院

陈旭升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陈立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

张雪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冬梅   北京和睦家中西医结合医院

陈方敏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刘   韬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傅   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安   欣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刘   蕾   北京医院

李   蕊   贵州省人民医院

何卫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   凯   北京和睦家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毕良宽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曹晓明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常   晖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陈丽丽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陈启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文轩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陈   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邓程恩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董涵之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杜   君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范   博   大连医科大学二院

范   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方   玉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傅   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高平生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顾玮瑾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桂定文   湖北黄石中心医院

韩雪冰   山西省肿瘤医院

郝刚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何其英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胡小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李洪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李   靖   河南省肿瘤医院

李   军   甘肃省肿瘤医院

李前跃   新疆兵团医院

林春华   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

刘   浩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刘孝东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陆相云   北京协和医院

吕   强   江苏省人民医院

马   涛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马学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马志伟   四川省人民医院

穆中一   辽宁省肿瘤医院

倪晓辰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牛海涛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曲   军   海南省肿瘤医院

史振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宋   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唐开发   贵州中医大一附院

陶凌松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田   野   贵州省人民医院

瓦斯里江·瓦哈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万方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汪   磊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王   东   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

王   峰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王洪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王晶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王   龙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王晓霞   北京医院

王宗平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温思萌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肖   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肖克峰   深圳市人民医院

谢   可   四川省人民医院

谢   宇   湖南省肿瘤医院

徐子程   江苏省肿瘤医院

鄢谢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闫永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杨春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杨   晶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   勇   云南省肿瘤医院

姚林亚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

游   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曾   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张   川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张   刚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张会瑞   哈医大肿瘤医院

张   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张   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雪莹   吉林省肿瘤医院

郑   霞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钟秋子   北京医院

钟伟枫   广州市第十人民医院

周昌东   吉林省肿瘤医院

朱世杰   北京医院

朱伟智   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

朱耀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朱   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