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3)》——肿瘤光动力治疗未来展望篇


本学科发展趋势与对策

01
未来5年发展的战略需求
       PDT作为一种有潜力的癌症治疗方法,正在不断发展和改进。在未来5年内,为了更好地推动光动力治疗肿瘤的发展,需要迫切满足一些战略需求:精准医学定制治疗:未来的光动力治疗应朝着精准医学方向发展,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肿瘤类型和分子亚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这将要求更多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来识别靶向光敏剂和光照射参数;开发新型光敏剂:寻找更有效的光敏剂是关键;研究应该侧重于开发具有更高吸收峰值和更好的药物分布特性的新型光敏剂,以提高治疗效果;改进治疗监测:发展更准确的治疗监测和反馈系统,以实时追踪光动力治疗的效果和调整治疗参数,有助于提高治疗的精确性;组合治疗策略:研究应该探讨光动力治疗与其他治疗模式(如放疗、免疫治疗、化疗等)的组合,以提高治疗的综合疗效和降低耐药性;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加强临床试验,以验证光动力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基础科研和转化研究,促进实验室研究成果的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成本效益分析: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确保光动力治疗在医疗保健系统中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光动力治疗在癌症治疗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但要实现其全面应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战略规划。通过精准医学、新型光敏剂、治疗监测、组合治疗策略、临床试验和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期望在未来5年内看到更好的治疗结果。

02
未来5年重点发展方向
       首先是光敏剂的研究与更新,在最近讨论的试验和研究中,几乎有三分之一仍然使用第一代光敏剂。虽然更多的二代、三代光敏剂副作用更少,疗效更高,但是对于他们的研究仍不完善,导致人们不能轻易的将他们用于临床治疗中。其次是对于PDT实施设备的改革,PDT需要特定的、相对便宜的设备,这些设备在临床环境中并不广泛可用。通常,光源的成本要么是承保的试验申办者,要么是大型PDT中心提供的。这可能是临床试验结束后广泛临床使用的障碍。这不仅阻碍了PDT治疗的实际使用,而且还降低了进一步临床研究建立更好方案的可能性。最后,还需要克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我们需要对于PDT的剂量进行标准化控制。由于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PDT的剂量需要由临床医师的经验来判断,其实施的标准化可能很困难。

03
未来5年发展对策
       第一,未来我们需要对新型光敏剂进行更深入,详细的临床研究。这需要多中心联合起来,给予基础实验及临床试验更大的支持,这意味着更广泛的研究样本以及更深入的研究,完善对于光敏剂的研究能更好的提高PDT的疗效。光敏剂的适用性在PDT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第二,PDT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后的免疫反应是PDT疗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最优化PDT相关免疫应答和抗肿瘤记忆能力的可能会有助于有效的癌症疫苗和PDT对转移性肿瘤的适用性。第三,随着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未来以纳米基为载体的新型PDT将克服当前的局限性,再加上既定和改进的方案,更好的设备和改进的剂量,可以使PDT成为传统治疗的有力替代品。PDT与其他疗法的结合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前景,可以提高疗效和在临床上更好的适用性。

【主编】

胡韶山     浙江省人民医院

【副主编】

王洪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胡效坤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高社干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谦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李瑞珍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邹   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毕   红    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   昊    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程永毅    陕西省人民医院

但红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附属口腔医院

董佳玮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范惠珍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

黄明东    福州大学

胡   冰    上海东方肝胆医院

胡林军    北京桓兴肿瘤医院

李   敬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附属口腔医院

刘   昱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唐瑶云    湖南湘雅医院

田   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王秀丽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王春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王佩茹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王   楠    浙江省人民医院

吴裕文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

谢   蕊    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闫秀伟    浙江省人民医院

阴慧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

曾   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附属口腔医院

张梦曦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赵   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附属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