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脂质分析如何应用于癌症诊断,助力精准医疗


组织中的脂质分析对寻找疾病标记物和临床检测也有着重要意义,有望指导临床个体化精准诊疗。清华大学化学系瑕瑜教授团队使用小型质谱,准确、快速的分析出大鼠脑、肾和肝组织样本中的脂类物质,并引入光化学反应,实现了不饱和脂质异构体的快速识别,区分小鼠正常乳腺组织和癌组织,可作为潜在的癌症诊断的临床新方法。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其团队发展了一系列结合自由基化学的生物质谱方法,推动了质谱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深度解析能力。代表性工作包括建立了对脂质组不饱和双键的准确定位和异构体定量方法,在本领域重要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瑕瑜教授2013年获美国质谱学会的研究奖,2015-2017年担任美国质谱协会理事会秘书, 2017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毕业,长期从事质谱分析、代谢组学与肿瘤免疫代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