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骄 | 凡事预则立——写在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整合防筛专委会成立之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天骄
  古往今来,有太多形容杭州之美的诗词歌赋,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我非常荣幸的和申震主任受朱滔主委的邀请一起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四月来到杭州参加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整合防筛专委员的成立大会。
  2024年4月21日,2024CACA肿瘤整合防筛大会正式拉开序幕,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首先进行激情澎湃的发言,他的致辞犹如那白雪皑皑中的一抹春色,犹如黑暗星空中里的一轮明月,犹如那破茧成蝶时的一丝裂缝,让我的内心泛起一阵阵的涟漪。院士的“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的十字方针让我的思绪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堂妹34岁的人生在她生日的前三天戛然而止,如花的年龄,宫颈癌伴全身的广泛转移,她努力的与疾病斗争了3年余,我的印象中依旧是她的坚强,她的坚持......可我知道,她的人生不应该这样!
  防的重要性
  宫颈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位。其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尤其是HPV16/18)是最为明确的致病因素。
  《礼记·中庸》中说过“凡事预则立”。正因为这个明确的病因,HPV疫苗的注射变得尤为重要。可是目前的现状是疫苗注射的普及率在某些地区仍较低,除了资源的有限,还有普通人群对疫苗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因此,如何提高HPV疫苗在年轻女性中的接种率,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变得尤为重要。
  筛的必要性
  自从“两癌筛查”的普及,我们可以尽早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然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仍有很多传统女性不愿意接受甚至免费的筛查,或者仍有女性不愿意接受LCT及HPV 的检测,在他们的观念里没有筛查的概念。在门诊时,我会习惯性询问患者有没有做过宫颈癌筛查,我发现很多女性没有做而且还不愿意做。作为一名妇科肿瘤的专科医生,如何能够让女性接受宫颈癌的筛查,扩大高危人群的筛查,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科技力量,去寻找一些更可靠的、更敏感的新型标记物或者更简单的筛查手段。
  如果堂妹之前愿意去做筛查,而不是总是一句话“没时间去医院”,她的人生应该是另一个方向。可惜的是,现实世界里没有如果。
  诊的重要性
  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位老师分享的阴道镜转诊率的数据让我触目惊心,筛查出的异常结果如何能够做到及时尽早的诊断呢?我一直认为筛查的异常率应该是与阴道镜的转诊率吻合的,可现实的统计数据给了我一记重锤。因此如何做到筛查后异常患者的及时追踪,及时反馈,及时诊断到及时治疗,这一系列的流程该如何完善呢?
  治的规范性
  每一个妇科肿瘤的医生都知道宫颈癌的治疗流程,有很多的指南,包括我们的CACA指南都给予了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可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那里,真的这一切都是规范化和同质化的吗?因此,如何做到对于疾病治疗的同质化规范化的管理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
  康——最终目标
  谈癌真的会色变,包括我们自己。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WHO“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2030年“90%-70%-90%”。距离目标还有6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实现资源的整合,合理分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等等。重心前移,强调“防”和“筛”。
  我相信,所有从事妇科肿瘤专科的人都有一种与其他专科不一样的情怀,从疾病控制中心,到临床医生,再到疫苗的研制,早期检测手段的更新等等,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因为,我们有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的超越平庸;
  我们有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的相知相惜;
  我们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心花怒放;
  我们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
  希望有朝一日,宫颈癌这个恶性肿瘤就像毛主席在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上读到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的写的《送瘟神》里的那样“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让这个红颜杀手,无所遁形。
  我们需要坚持初心、突破瓶颈、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