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3)》——肿瘤临床药学未来展望篇

01 未来5年发展的战略需求

抗肿瘤药物的药学服务价值评估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一些抗肿瘤药是前体药物,需要在作用部位转化为活性代谢物才能发挥作用,而活性代谢物在血液中不易检测。其次,肿瘤组织中血管异常增生、血供特殊,体循环中监测到的血药浓度未必能真实反映肿瘤组织中的药物分布。第三,肿瘤治疗多采用联合给药,难以确定单药治疗的疗效或毒性。药物的综合价值评估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程,有一定的难度,但基于现今循证药学的背景和人民对健康的追求,综合价值评估更快更好发展是必然的趋势[23]。现有的评估框架大部分关注药物,少部分关注医疗装置,而忽略了医务人员的服务和医院服务,对药学服务的价值评估框架的研究较少,因此要多尝试对药学服务进行价值评估。

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在肿瘤慢病化、患者共病管理以及抗肿瘤创新药物蓬勃发展背景下,肿瘤患者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肿瘤临床药师在人员配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上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不论在综合性医院还是专科医院,三级医院或是社区医院,肿瘤药师队伍建设都有待加强。临床药师对患者疾病及健康照护发挥独特作用,增加肿瘤药师的数量,提升临床药师肿瘤专科服务能力,满足患者需求。

个体化精准用药及药学监护研究:肿瘤诊疗极其复杂,循证证据更新快,开展肿瘤药物精准用药研究,针对不同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交代、用药指导和管理等。发挥药物最大治疗效果,防范用药风险,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全面加强与医疗团队的协作:加快推进医药融合,与临床形成多学科团队,优化临床决策,开展基于临床问题的药学研究。

02 未来5年重点发展方向

对于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而言,高质量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是最佳方法和最可靠的依据来源。针对经济性数据而言,中国药学会发布的《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20版)[24]指出,在条件许可时,建议优先考虑成本-效用分析。而对于适宜性、可及性及顺应性等数据,临床上用于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RCT,队列研究、描述性研究、系统评价、真实世界研究和问卷调查、电话或面对面随访等[25]。后续研究应进一步囊括更多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和人员数量,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药学服务深入和拓展:肿瘤药师更加专业化,通过驻科临床药师等形式与临床团队结合更加密切,提高为住院患者的药学服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药学门诊、药物治疗管理、药学随访等工作,拓展对门诊患者的服务。开展药物评价研究和临床基础研究,为药学服务提供支持。

药学服务规范建设和效果评价:规范药学服务,建立相关路径、指南和标准,并进行推广实施。开展药学服务评价,促进服务提升。

03 未来5年发展对策

通过采用Meta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真实世界研究、描述性文献综述以及专家咨询法来获取肿瘤药学服务价值评估框架中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可及性维度下的各项准则。在筛选各类二级准则时不仅基于要咨询专家的重要性评分情况,对于满足重要性得分的准则还依据ISPOR工作组提出的建立评估准则原则进行删改。

TDM检测对采血时间和给药方案有明确的限制,这要求药师深入临床与医师、护士进行密切沟通,了解患者的给药方案、联合用药情况、饮食习惯等,确保采血时间点准确无误,尽量减少相关干扰因素[25]。此外,不同基因型患者对同一种药物的代谢差异很大,如UGT1A1*28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的相关性,CYP3A4多态性与紫杉醇代谢的相关性[26],需要将基因检测与治疗药物监测相结合,给出最佳的个体化给药建议。

【主编】

董   梅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李国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副主编】

戴媛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   晨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翟   青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黄红兵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徐   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黄   萍   浙江省人民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在先   内蒙古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曹俊岭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曹   舫   陕西省肿瘤医院

杜文力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戴   助   湖北省肿瘤医院

方   罗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封卫毅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郝志英   山西省肿瘤医院

蒋   刚   四川省肿瘤医院

简晓顺   广州市肿瘤医院

姜明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梁宁生   广西省肿瘤医院

李桂茹   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   玫   吉林省肿瘤医院

刘   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玉国   山东省肿瘤医院

刘   江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刘茂柏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刘广宣   辽宁省肿瘤医院

刘   韬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卢晓阳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吕永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孟   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邱   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宋燕青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孙言才   安徽省肿瘤医院

孙   蓓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沈承武   山东省立医院

肖洪涛   四川省肿瘤医院

闫存玲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余   波   上海市同仁医院

姚敦武   湖南省肿瘤医院

张   波   北京协和医院

张   洁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张文周   河南省肿瘤医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23]石秀园, 赵锐, 李璠, 等. 构建我国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机制的思考[J]. 中国药房, 2020,31(23): 2828-2833.

[24]中国药学会.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20》[EB/OL]. [2月27日]. https://www.cpa.org.cn/cpadmn/attached/file/20201203/1606977380634185.pdf.

[25]杨萍, 鲁松, 董宪喆, 等. 药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警戒, 2022,19(07): 803-806.

[26]ABDEL-RAHMAN O. Clinical correlates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different metastatic sites in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J]. Future Oncol, 2017,13(22): 1967-1980.

[27]YAN Y D, ZHAO Y, ZHANG C, et al. Toxicity spectrum of immunotherapy in advanced lung cancer: A safety analysis  from clinical trials and a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J]. EClinicalMedicine, 2022,50: 101535.

[28]赵全凤, 龚玉竹, 谢赣丰, 等. 临床药师参与晚期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药学服务[J]. 药学实践杂志, 2019,37(06): 559-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