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通知 | 6月24日-“E路精准 泽润生民”—— EGFR大咖巡讲第三场观点集萃尽在掌握

624日下午,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办的“E路精准 泽润生民”——EGFR大咖巡讲第三场线上学术会议圆满召开。会议分为主席致辞学术分享病例分享大咖谈会议总结五大环节,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峻岭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张树才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国内多位肺癌专家大咖同时上线,解读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经典研究、分享临床诊疗真实案例、探讨行业热点难点,为观众呈上一场学术饕餮盛宴,截至发稿前,本场直播共4.07万次观看量。 

直播现场

会议集萃

1.大会主席致辞

活动伊始,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峻岭教授指出,“E路精准 泽润生民”——EGFR大咖巡讲活动旨在呼吁各界关注肺健康、关爱生命,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办,将邀请国内肺癌领域专家就肺癌领域尤其是EGFR通路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和实战病例分享,期待大家积极参与,共同交流。

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张树才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非常高兴主持E路精准 泽润生民”——EGFR大咖巡讲活动,活动主题聚焦肺癌靶向精准治疗,学术内容丰富,相信每一位与会听众都将收获满满。随后张树才教授对参与本次会议的嘉宾一一进行介绍,并宣布本次活动正式开启。

2.学术分享

穆新林教授:跃泽致远  绽放精彩——全面解读ARCHER 1050研究

穆新林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持续提高。而NSCLC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是发现了驱动NSCLC发展和进展的特定基因改变,其中,EGFR突变NSCLC中EGFR TKI的应用是晚期肺癌治疗的重要里程碑!达可替尼作为二代EGFR TKI药物,与一代TKI相比,对EGFR的抑制作用更强,其半衰期更长、生物利用度更高,分布容积更高,且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同样可以使用;ARCHER 1017研究结果显示:达可替尼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获益凸显。基于这一结果,ARCHER 1050研究得以正式开启!ARCHER 1050研究是一项Ⅲ期、随机、开放性研究,旨在评估达可替尼能否作为晚期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新选择,ARCHER 1050研究中亚洲人群占76.5%,中国患者占51.1%,研究结果更加贴合中国肺癌的临床实践。随着ARCHER 1050研究结果的陆续发表和更新,不断给肺癌治疗带来新的惊喜,最终的结果显示:与一代TKI相比,达可替尼可显著延长PFS,其中,中国患者的PFS可长达18.4个月,且PFS获益转化为OS获益,并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OS获益会更加明显。而且达可替尼是唯一在亚洲亚组中有OS获益的TKI,在Del19和L858R亚组患者中PFS和OS均有获益,且调整剂量不影响疗效,达可替尼治疗组中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人数更少。此外,达可替尼序贯三代TKI方案可以让患者获得更长的OS。

钟巍教授:七载耕耘,硕果累累——赛可瑞助力中国学者探索肺癌慢病化管理

钟巍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自克唑替尼上市以来,迅速促进了中国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慢病化管理进程,并取得了瞩目成就。中国学者对克唑替尼的不断研究肯定了其在中国ALK/ROS1 +非小细胞肺落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与化疗相比,克唑替尼显著延长了患者的PFS;即使肺癌发生进展后继续使用克唑替尼治疗患者同样获益,与局部治疗联合使用疗效更好。同时克唑替尼在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中也显示了良好的获益。PFS已经无法作为评估克唑替尼的疗效终点,因此使用治疗时间作为评估克唑替尼疗效终点。克唑替尼在亚洲人群中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在中国人群中, ALK+伴其他突

变NSCLC也可从克唑替尼中获益。一线治疗使用克唑替尼具有成本效益。

胡兴胜教授:赛领序贯,长7生存——“1+2”序贯治疗ALK阳性NSCLC奠定7年生存基准

 胡兴胜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ALK阳性患者的OS不断延长,但是OS获益目前没有看到和PFS的相关性,所以PFS目前能否转变为OS获益也还未可知。

一线治疗使用克唑替尼序贯比例高,序贯后代ALKTKI后OS更长。由于耐药机制的不同,可能导致1+2>2的获益。二代ALK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复杂,超过70%的患者可能后续只能选择化疗作为耐药后的治疗方案,只有二代G1202R突变患者序贯治疗才会获益,而克唑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耐药后可以选择二代ALK抑制剂,可以延长治疗时间,也可以实现OS的获益。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样本量数据均显示,1+2序贯治疗可以获得超越7年的中位生存时间,未来三代ALK抑制剂获批后,相信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的OS,希望国内外一致推荐一线治疗的克唑替尼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3.病例分享

张瑾瑶博士:达可替尼病例分享

 张瑾瑶博士在报告中分享了达可替尼一线治疗病例的患者入组情况、患者基线特征、总体最佳疗效评估、深度缓解率、脑转移最佳评效及目前达可替尼患者使用情况,并介绍了2例达可替尼治疗的病例。其中一例为女性ⅣB 期EGFR 19 Del肺腺癌患者,于2019年10月10日确诊,10月15日开始口服达可替尼,服药后第一次复查病灶明显缩小,截至2020年3月病灶稳定,脑转移病灶明显好转。治疗初期即开始对不良反应进行干预,整体不良反应经剂量调整后可控。另一例为男性肺腺癌患者,患者于2013年外院行右肺下叶腺癌切除术,基因检测显示EGFR突变19 Del,术后服用一代TKI厄洛替尼治疗,2015年出现肺内多发结节,改用吉非替尼,自行停药后于2018年5月肺内再次出现多发结节,遂继续服用吉非替尼直至2019年1月自行停药,又于2019年发现双肺多发转移瘤,穿刺提示为腺癌EGFR突变19 Del,PFS达到54个月。于2019年8月开始服用达克替尼,目前患者病例稳定,不良反应多为1级,且干预后好转,截至目前未在出现不良反应,且身体状况良好。


张权教授:ALK相关病例分享

张权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一例ALK相关病例,患者,男,39岁,2013年入院诊断为右肺腺癌IV期,胸部CT显示:右下肺肿物,符合肺癌表现;两肺多发结节影,转移瘤可能性大;纵隔及两肺门淋巴结肿大;心包少量积液。头部、腹盆部CT未见明显异常。

20139月至201312月进行6周期培美曲塞+卡铂化疗,定期随访肿瘤稳定。20143月出现间断头晕、胸壁疼痛,头颅平扫+增强MR显示:左侧顶叶、右侧颞叶小结节状T1强化影,考虑转移可能;右侧小脑半球结节状强化,占位表现,考虑转移。20146月出现咳嗽咳痰,抗感染治疗两周。201410月使用克唑替尼,20173月已持续治疗32个月,胸部CT复查发现右肺病变增大、增多,感染较前明显,左肺上叶结节为新发病变,右侧胸腔积液较前增多;心包略增厚;右下胸膜增厚。6周期贝伐珠单抗+多西他赛治疗后使用贝伐珠单抗维持,20181月入组X-396临床试验。20193月因颅脑局部进展退出试验,局部伽马刀治疗加贝伐珠单抗维持,末次随访时间20206月。目前,患者的生存时间已达81个月

4.大咖谈

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张毅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燕教授的主持下,大咖谈环节正式开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李琴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李雪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邸岩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李曦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李孝元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鹏教授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关印教授作为大咖谈环节的讨论嘉宾。

对于EGFR 19外显子缺失,一代/二代EGFR TKI进展后有50%以上会发生T790M耐药突变,大概率可以序贯到三代EGFR TKI。专家们如何看待关于19位点治疗的排兵布阵?对于EGFR L858R位点,治疗方案呈现多样化。达可替尼呈现单药治疗优势;A+T、埃克替尼Increase研究也表现出优异的治疗效果。该如何看待该位点的治疗选择也是临床关注的又一热点。针对以上两个话题,本轮大咖谈在张毅教授的主持下,李琴教授、李雪冰教授和邸岩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ALEX研究在设计之初即明确强调不允许交叉,因此该方案没有效力证明次要终点OS的任何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专家如何看待2020 ASCO关于ALEX研究OS数据的更新?以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LK阳性晚期NSCLC序贯治疗带来7年以上长期生存,从耐药机制角度出发,大咖们ALK阳性NSCLC全程管理的理念是怎样的?

围绕这两个话题,在王燕教授的引导下,李曦教授、李孝元教授、刘鹏教授及关印教授纷纷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了观点分享,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新的头脑风暴。

5.大会主席总结

大会主席张树才教授最终进行了精彩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对EGFR阳性肺癌的全程管理进行探讨,重点分享了二代EGFR-TKI达可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管理,作为二代TKI,达可替尼给亚洲人群带来了新的机遇。而其对非经典突变的患者疗效如何、脑转移患者治疗、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等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最后对大家的参与和分享表示了感谢。至此,本场EGRF大咖巡讲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