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哮喘奥秘 守护健康未来:应急总医院世界哮喘日义诊+科普闪亮登场!
2024年5月7日,我们迎来了第26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强化哮喘教育。
今天上午,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儿科在门诊一层取药大厅举办了哮喘日义诊活动,十余名医护人员为百余名患者进行了健康咨询、肺康复训练指导及用药指导,并为部分哮喘高危人群免费进行了肺功能检查。医护发现,此次义诊中有30%的患者存在哮喘问题,20%的患者不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哮喘,20%的哮喘患者不知如何正确进行肺康复训练,15%的哮喘在使用吸入药物时存在误区,还有约15%的家长咨询孩子有哮喘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此次义诊活动,不仅突出了义诊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健康咨询、肺康复训练指导和用药指导,还通过一系列科普问答,让更多人了解哮喘、掌握哮喘防治知识。
那么,从医学角度来看,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哮喘?哮喘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哮喘病人如何进行肺康复训练?哮喘如何正确使用吸入性药物?孩子有哮喘如何进行护理和管理?哮喘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记者采访了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周云芝,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融媒体记者: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哮喘?
周云芝主任:判断自己是否得了哮喘主要基于症状的观察和专业的医疗检查。哮喘的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尤其在夜间或凌晨更容易出现。如果有这些症状,并且症状会随时间或季节而变化(比如会在春秋季或某些特定情况下加重),那么可能就需要考虑哮喘的可能性。
为了确诊哮喘,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肺功能检查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必要时还要做血气分析等专业性检查。肺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气流是否受到限制及其程度,是医生诊断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并制定治疗计划的最佳手段。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可反应气道炎症情况,血气分析则通过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数值的变化来推断哮喘病情的发展程度。
融媒体记者:哮喘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周云芝主任:主要有七类人群:
1.有家族哮喘病史的人。
2.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在儿童期更容易患上哮喘,但女性成年后更容易被诊断出哮喘。
3.暴露于污染或温度变化频繁环境中的人。
4.吸烟者或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的人。
5.与化学物质和粉尘等有害物质接触的人。
6.肥胖者。
7.在寒冷气候中生活的人。
融媒体记者:哮喘病人如何进行肺康复训练?
周云芝主任:
一.呼吸训练:
1.腹式呼吸:这是最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吸气时,尽量让腹部隆起,使横膈膜下降,帮助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呼气时,尽量收缩腹部,使气体充分排出。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帮助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呼吸效率。
2.缩唇呼吸:在呼气时,将嘴唇微缩成口哨状,慢慢呼出气体。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延长呼气时间,使肺部更充分地排空,有助于减少肺内残气量。
二.有氧运动:
1.散步:每天进行适度的散步,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散步时应选择平坦的路面,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哮喘发作。
2.游泳:游泳是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哮喘患者来说非常合适。在水中运动可以减轻呼吸道的负担,提高呼吸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应选择水质清洁、温度适宜的游泳场所。
3.瑜伽:瑜伽可以帮助调节呼吸,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如树式、猫牛式等,都非常适合哮喘患者。
三.其他训练:
1.吹气球:选择大小适中的气球,连续吹3-4次后休息半小时,再重复进行。吹气球可以锻炼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活量。
2.唱歌:唱歌时需要注意控制好呼吸节奏和气息发声,这有助于提高肺活量,促进肺功能恢复。可以选择一些高音的歌曲进行练习。
四.注意事项:
1.在进行肺康复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2.避免在寒冷、干燥或污染的环境中进行训练,以免刺激呼吸道导致哮喘发作。
3.训练前应做好热身运动,训练后应进行适当的放松和拉伸。
4.如有任何不适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就医。
总之,肺康复训练对于哮喘患者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合理的呼吸训练、有氧运动和注意事项的遵守,可以有效提高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肺康复训练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融媒体记者:哮喘病人如何正确使用吸入性药物?
周云芝主任:
使用压缩雾化器吸入:将适量药物加入雾化器中,在特定时间和条件下操作,使患者通过呼吸系统直接吸入药物作用于下呼吸道。
使用干粉吸入器:患者采取坐姿并前倾身体,握住装置手柄并向后倾斜头部暴露口腔,然后旋转按钮释放干粉颗粒并同步进行缓慢而深的呼吸动作。
使用压力定量气雾剂:手持喷雾瓶垂直站立深吸一口气后用嘴唇包住喷嘴吸气以产生最大喷雾量然后屏息5-10秒钟后再慢慢呼出气体。
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吸入药物,吸入后都要漱口,防止药物在口腔内残存引起口腔炎。
融媒体记者:孩子有哮喘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和管理?
周云芝主任:
1.鼓励孩子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2.监督孩子避免接触过敏原。
3.注意孩子的保暖,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4.鼓励孩子学习自我心理疏导的方法,保持情绪稳定。
5.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复查,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用药。
6.在哮喘发作时,保持孩子处于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并提供安慰和支持。
融媒体记者:哮喘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
周云芝主任:
第一,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
第二,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通风,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
第三,合理饮食,避免过敏食物,如海鲜、牛奶等。
第四,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和冷空气刺激。
第五,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义诊,更是一次哮喘科普的宣教。通过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和科普讲解,患者及家属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他们不仅了解到了哮喘的防治知识,还学会了如何正确进行肺康复训练、如何正确使用吸入性药物等实用技能。
专家推荐
周云芝,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技术擅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胸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疾病、胸部肿瘤及呼吸危重症的诊治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诊治各种良恶性气道疾病。包括各种良、恶性气道狭窄、各种气道瘘的封堵、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支气管热成形术等。同时用内科胸腔镜诊治胸膜疾病,如胸腔镜下光动力治疗、内科胸腔镜下肺大疱减容术等。在肺癌的局部治疗(肺癌的经血管介入、经气道介入、经皮穿刺介入消融等微创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方面经验丰富。
学术兼职: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介入诊疗转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感染性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内镜和介入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委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煤炭系统分会常委、职业病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委员;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委员会委员;《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编委。
科研成果:参编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主要研究人承担了多项课题,获得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二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