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快刊】维奈克拉、雷莫西尤单抗……靶向药物治疗期间感染性不良事件的风险及管理

       本期文章与您分享2024年2月发表的两篇恶性肿瘤新疗法安全性及相关支持治疗的文献,治疗领域涉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药物涉及维奈克拉、雷莫西尤单抗。本文不仅展现了靶向药物治疗的感染性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同时分享了其科学管理方法,期望与阅读者共享精准靶向治疗时代下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知识,以保证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促进临床治疗的进步。
       1. 维奈克拉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感染性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期刊:Blood Advances
       影响因子:7.5
       主要内容:本研究是一项荟萃分析,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包括2067例患者,随机接受含维奈克拉治疗方案(n=1190)和比较治疗方案(n=877)。
       •目前,维奈克拉对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使用无明显影响,3项研究报告了G-CSF的使用情况,含维奈克拉方案治疗的患者使用比例为32%-43.5%,不含维奈克拉方案治疗的患者为34%-45.8%。
       •维奈克拉治疗可能增加3-5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风险,且其血液学安全性与肿瘤类型具有一定关系。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使用维奈克拉治疗不影响抗肿瘤治疗的安全性。两组患者致命性严重不良反应(IAE)、3-5级IAE、3-5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3-5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维奈克拉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可能增加患者3-5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FN的发生风险,导致总IAE(83.6% vs 66.9%)与3-5级IAE(62.9% vs 51%)发生率更高。
     •维奈克拉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可能增加患者2-5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FN风险,研究中使用含维奈克拉方案治疗的患者2-5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6.9% vs 27.5%)或FN(11.8% vs 5.9%)发生率更高,且出现了1次致命性肺炎发作。


1 含维奈克拉方案与不含维奈克拉方案(对照方案)治疗CLL的致死性感染发生率

       解读:维奈克拉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BCL-2抑制剂,其早期研究表现出较高的血液学毒性,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FN。然而,由于临床认识不足等种种原因,含维奈克拉治疗方案的G-CSF使用率并不高。本研究汇总既往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了不同肿瘤类型中维奈克拉的安全性差异,让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工作更具针对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筛选阶段选取随机对照试验,尽管筛选文献较多,但最终仅入组7篇研究,正文中按照不同肿瘤类型进行分析后,分配到的研究数量更少。其中FL等肿瘤相关研究仅1篇,虽结果显示维奈克拉治疗增加中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FN发生率,但该结论的代表性还有待商榷。对此,研究中也采用了“probable increased”这种说法,为结论的准确性留了余地。
       2. 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可降低晚期NSCLC患者化学免疫治疗后接受雷莫西尤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的FN风险:来自NEJ051研究的事后分析

       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影响因子:4.6
       主要内容:该研究是一项真实世界研究(NEJ051)的事后分析,288例晚期NSCLC患者在铂类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阻断性治疗后接受雷莫西尤单抗联合多西他赛(RD)作为二线治疗,其中预防组247例患者(85.8%)接受了PEG-rhG-CSF预防性给药,对照组41例患者(14.2%)未接受PEG-rhG-CSF预防性给药。该研究的主要发现在于:
       •RD第一周期治疗期间,223例患者接受PEG-rhG-CSF预防性给药,65例患者未接受PEG-rhG-CSF预防性给药。预防组年龄≥75岁的患者更多,侧面说明临床已普遍接受高龄是PEG-rhG-CSF预防性使用的高危因素。
      •PEG-rhG-CSF预防性使用可有效避免化疗延迟或化疗剂量降低。预防组和对照组RD周期中位数分别为5和2(P=0.019)。此外,预防组94.3%的患者多西他赛剂量为60mg/m2,5.7%的患者<60mg/m2;对照组中该比例分别为90.2%和9.8%。
      •PEG-rhG-CSF预防性使用可显著提升RD二线治疗的临床疗效。预防组客观缓解率(ORR)为31.2%,高于对照组的14.6%(P=0.039);预防组疾病控制率(DCR)为72.9%,高于对照组的51.2%(P=0.009)。
     •PEG-rhG-CSF预防性使用可显著降低RD二线治疗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FN发生风险。预防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FN发生率分别为25.1%和1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3%和24.4%(P=0.046,P=0.018)。
     •PEG-rhG-CSF预防性使用可显著改善NSCLC患者的生存率。预防组中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2.8个月和4.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个月和2.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R=0.63,P=0.004;HR=0.57,P=0.002)。

2 RD治疗的临床疗效

3 无进展生存期(A)和总生存率(B)的Kaplan-Meier曲线

       解读:这项事后分析证实,在一线化学免疫治疗后,PEG-rhG-CSF预防性使用可以提高RD治疗的疗效,并将其毒性降到最低,进而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周期。说明PEG-rhG-CSF联合RD有望成为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疗法。有趣的是,PEG-rhG-CSF除了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作用外,还具有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或吞噬作用(ADCP)等抗肿瘤效应的机制。本研究中RD是作为铂类联合PD-1阻断性治疗后的二线治疗方案,那么有没有可能,PEG-rhG-CSF的应用,能够通过增强单核细胞或粒细胞的动员,增强上一阶段PD-1阻断的抗肿瘤活性?二者之间协同关系的探索或许是抗肿瘤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参考文献:
       1.Prosty C, et al. Blood Adv. 2024;8(4):857-866.2.Zelenetz AD, et al. Blood. 2019;133(18):1964-1976.3.Miura K, et al. Sci Rep. 2024;14(1):3816.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编辑转载:歆语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