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标本规范淋巴结送检及操作中国专家共识

        准确判定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胃癌治疗策略和预 后评估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对于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淋 巴结清扫范围已经达成共识。D2 淋巴结清扫成为进展期 可切除胃癌和部分早期胃癌(术前诊断伴有淋巴结转移)病人的规范术式操作程序,但能用于病人预后评估和协助 病人术后辅助治疗策略选择的依据仍以美国癌症联合委 员会(AJCC)提出的胃癌术后病理学分期(pTNM 分期)为 主[1-2]。自 1997 年开始,AJCC 采用淋巴结转移数目(pN 分 期)作为评估胃癌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并在不断更新,已 被全世界肿瘤学界所接受,并证实了其可行性、通用性、便 利性和可重复性[3-6]。转移淋巴结数目是胃癌病人根治性 手术切除标本中已发生转移的淋巴结总数,是术后病理学 检测重点内容之一。尽管可能受到病人自身条件(体重指 数、免疫反应及疾病分期)、手术清扫范围、送检淋巴结数 目和病理学切片诊断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迁移,转移淋巴 结数目仍被认为是相对于其他淋巴结转移分期方法更具 有准确评估病人疾病分期和预后转归的优势[7-8]。现阶段 对于我国的各个胃癌治疗中心而言,在诸多影响淋巴结转 移数目准确评估的因素中,最易被忽略的是术后淋巴结送 检。由于国内长期缺乏胃癌淋巴结送检相关的共识或指 南,使得很多外科医师误认为淋巴结送检应由病理科医师 完成,进而导致我国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送检的平均数目 远落后其他国家(或地区)[9]。这一现状直接导致我国胃癌 病人根治术后分期(AJCC,pTNM 分期)的迁移率增高,很多 病人的分期可能被低估,术后辅助治疗策略的制定和具体 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可能受到影响,5 年存活率则可能持续 低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更为遗憾的是,进展期胃癌病人 仍然是我国胃癌的主体,其中 pN3b 期病人比例高于全球任何国家(或地区)[9]。因此,规范的淋巴结送检是目前我国 开展胃癌规范化诊治及精准治疗的先决条件和必要依据。

        规范的胃癌淋巴结送检应以完成规范的胃癌根治性 手术为前提,以提供充足的淋巴结数目为目标。事实上,AJCC 从第 5 版胃癌 pTNM 分期起就已经推荐送检淋巴结数 目≥ 15 枚的要求,而现行 AJCC 第 8 版胃癌 pTNM 分期推荐 送检淋巴结数目≥ 16 枚[3-6]。我国多数医疗中心送检淋巴 结数目仍难以达到 AJCC 推荐要求,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 于术后未能及时对胃癌切除标本中淋巴结进行分拣,待中 性福尔马林液固定、组织蛋白变性后会使得本就缺乏胃周 解剖知识的病理科医师更难以区分淋巴结和周围软组 织。而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多数医疗中心,胃癌根治术 后标本的淋巴结送检工作均由外科医师在标本离体后立 即进行,而病理科医师仅完成后续的淋巴结逐一固定、石 蜡包埋、切片制作和读片等工作。这样的操作流程明确了 分工,便于淋巴结在组织变性前的识别和分拣,也减少了 在病理科医师行淋巴结切片检测中软组织等因素的干扰 作用。

        为了普及和规范我国胃癌根治术后标本中淋巴结规 范送检的理念及操作细节,降低胃癌病人术后分期迁移 率,并进一步客观反映我国胃癌的治疗效果,中国抗癌协 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肠学组、中 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国内 相关领域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