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宣传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疗》宣讲心得

        “CACA指南,我知你知”,2024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周围绕大肠癌的筛查与预防开展,旨在扩大癌症防控科普宣传,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普及防癌知识,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通过开展全方位的肿瘤宣传及科普,提高肿瘤的早诊早治。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肿瘤宣传周上,我有幸作为一名住院医师,向大众宣讲《结直肠癌的早期诊疗》。这不仅是对我专业知识的检验,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宣讲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深入研究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我结合了大量的临床案例,力求让宣讲内容既科学又贴近大众生活。我深知,结直肠癌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发现与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公众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往往停留在“难以察觉”和“治疗困难”的层面,因此,如何传递正确的早期诊疗观念,成为我此次宣讲的核心任务。
       宣讲过程中,我首先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和图表,向听众展示了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趋势,以及早期诊疗与晚期治疗之间的巨大差异。我强调,早期结直肠癌往往症状不明显,但只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体检,完全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我也详细介绍了结直肠癌的常见筛查方法,如大便隐血试验、肠镜检查等,并着重强调了肠镜检查在诊断中的“金标准”地位。
在互动环节中,我收到了不少听众的提问,他们中有的是担心自己是否有患病的可能,有的是想了解更多关于结直肠癌的诊疗信息。我耐心地为每一位听众解答,尽可能地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慌。我也深感,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此次宣讲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医学知识普及的重要性。我发现,许多人对结直肠癌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比如有人认为只有出现明显的便血、腹痛等症状才需要就医,这其实是对早期诊疗的误解。因此,我认为,未来的医学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大众对癌症早期诊疗的认识和重视。


       未来,我计划继续参与类似的健康宣讲活动,为更多的人传递正确的医学知识,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国的癌症防控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战胜癌症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