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是由中国抗癌协会倡导发起,每年的4月15日~21日规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届宣传周以“综合施策、科学防癌”为主题。在肿瘤中肺癌目前在中国乃至世界仍是发病率、致死率第一的恶性肿瘤。随着胸部CT的越来越普及,许多人进行体健检查过程中发现肺结节,部分结节最终有发展为晚期肺癌的风险,对于肺结节的处理仍需个体化随诊,做到早期肺癌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肺癌诊治率的重中之重。今天,通过肿瘤防治宣传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朴红梅主任将科普肺结节基本理论,学习肺结节诊断、预防与治疗。
1.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指在影像学检查中(胸片、胸部CT)发现的大小直径≤3cm、类圆形的、边缘清楚或模糊、密度增高的病灶。结节直径≤1cm称为小结节,直径<5mm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根据肺结节密度分为纯磨玻璃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以及实性结节。根据结节数量,2个或者2个以上的结节称为多发性结节。
2.肺结节的产生与因素
肺结节的产生多与年龄、职业、环境接触史、家族史等相关,其中肺结节为恶性倾向的患者多有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如下:
1.年龄≥50岁;
2.长期吸烟史:吸烟指数400支/年(包括二手烟),或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15年;
3.职业性致癌物质暴露(砷、石棉、铍、镉、铬、二氧化硅、柴油废气、煤油烟、烟尘和铀等);
4.既往恶性肿瘤病史(肺癌、淋巴瘤、吸烟相关恶性肿瘤、膀胱癌等);
5.肺癌家族史、肺部相关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纤维化。
3.肺结节影像学恶性特征
大部分肺结节属于良性病变,提示肺部陈旧性改变、纤维结节灶、炎症、肉芽肿、肺动脉畸形、血管瘤等,仅有一小部分肺结节有癌变风险。肺结节的恶性概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混合磨玻璃结节、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持续性肺结节影像学表现为分叶、毛刺、胸膜改变(胸膜牵拉、胸膜尾征、胸膜附着、胸膜凹陷)、空泡征、血管征(扭曲/扩张/僵硬)及囊腔型等征象者恶性概率高。
4.肺结节的随访与治疗
根据结节大小、形态、密度等,进一步评估危险性并制定处理原则。
1.低危结节:直径<5mm的纯磨玻璃样结节、实性结节,要每年随访。连续3年。
2.中危结节:直径5~8mm的纯磨玻璃样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直径大于8mm无明显恶性CT征象的非实性结节,建议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持续CT检测,随访时间不小于3年。如结节随访过程中发现有生长局势,建议手术,对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患者,可考虑局部介入治疗,包括射频、微波等消融治疗。
3.高危结节:直径>8mm的部分实性结节,直径≥15mm的实性结节,特别是有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恶性征象,应采取积极措施,配合其他检查,如肿瘤标志物、肺穿刺病理检查,建议手术,对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患者,可考虑局部介入治疗,包括射频、微波等消融治疗。如在3个月内复查CT,结节有增大的,及时采取手术措施。结节缩小,也持续CT监测,随访时间不小于3年。
5.肺结节预防
预防肺结节,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年龄>50岁的患者,如有吸烟、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筛查早期肺癌;
2.戒烟: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倍,戒烟可明显降低肺癌发生率,还应注意避免二手危害;
3.避免大气污染:遇到大气污染严重时,外出一定要戴好防护口罩,对于从事粉尘、化学等高危职业者,佩戴相应防护用具,同时应减少厨房油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