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2)》——老年肿瘤未来展望篇

概述

年龄是恶性肿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是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人数快速攀升的重要原因。但是,当前国内尚无老年肿瘤诊疗规范,加之该领域普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使老年肿瘤患者面临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的双重风险。

此报告包括老年肿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综合评估、诊断与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器官保护等研究新进展及展望。强调诊疗前进行老年筛查和老年综合评估,归纳了2022年我国老年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回顾了我国老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现状;提出老年肿瘤多器官保护的三级防护概念和主要策略;阐明传统医学在老年肿瘤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1.老年肿瘤综合评估研究展望

老年肿瘤综合评估的发展潜力巨大。首先,个体化的综合评估将更加普及。基于临床医生对高品质医疗的追求和老年医学相关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强调对老年患者进行老年相关问题的普遍筛查、重点评估和专科会诊,在此基础上指定的诊疗策略将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获益。其次,跨学科的合作将成为常态。医生、研究人员、护士、社工等多领域的专家将参与到老年肿瘤的诊疗过程中,从多维度关注并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状况,实现“以人为本”。第三,老年患者将参与诊疗决策。当前,隐瞒病情、将老年患者排除在医患沟通之外的情况普遍存在,随着观念的转变、沟通能力的提升和对老年肿瘤诊疗目标的深入理解,老年患者将越来越多的参与到诊疗决策中,生活质量和患者的意愿将成为诊疗决策的重要因素。

2.老年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展望

我国老年肿瘤流行病学数据是基于总人群连续长期随访资料获得,因此,应不断完善全国肿瘤登记站点,使之覆盖更广人群。在此基础上,明确我国老年肿瘤流行趋势,包括发病率、死亡率,特别是老年人群肿瘤五年生存率,为我国老年肿瘤防治提供基础信息。

老年肿瘤的筛查与预防,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恶性肿瘤三级防治策略,重点在二级预防,即肿瘤的早诊早治。考虑到恶性肿瘤在老年人群的高发病率和致死率,二级预防更应积极主动;三级预防要围绕老年特点展开,注重提升诊疗规范。

探索针对老年人群的肿瘤三级预防策略是老年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方面。逐步明确病因预防在老年人群中效果,提供高级别证据;阐明衰老在老年肿瘤发病中的机制,可能为老年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合理治疗策略。根据国人预期寿命表,开展老年人群肿瘤早诊早治,出版老年人群筛查指南,提高筛查效果。对晚期老年肿瘤患者进行规范化诊疗,有助于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3.老年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展望

一系列研究显示,老年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与年轻患者相似,然而并非所有老年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筛选免疫治疗潜在受益人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基础研究,在老年肿瘤患者中存在许多待开发的生物标志物途径,如:炎症、DDR通路差异以及代谢变化等。但目前在肿瘤测序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纳入老年患者的比例较少,基于中国老年人群和超高龄老年患者的研究更少,因此需要开展基于中国老年人群的大型回顾性/前瞻性临床研究,探索能够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及潜在预测机制。

4.老年肿瘤中医药治疗展望

老年肿瘤中医药治疗涵盖了中医治疗各领域,中西医整合治疗在老年肿瘤治疗的不同阶段均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从方法学看,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领域,西医的循证医学方法被普遍采用,其优势在于群体性研究,而这对于需要辨证施治的中医来说存在很大局限性。探索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作用,应始于方法学研究。尽管老年肿瘤的中西医整合治疗已得到较广泛应用,但仍未满足临床需求。主要原因在于医务人员和公众对中医防治肿瘤的认知普遍不足,导致中医特色技术在老年肿瘤防治中的实践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加强老年肿瘤治疗领域的中西医整合治疗协作,客观评价中医治疗的作用,利用中医特点和优势、扎实开展临床研究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中西医整合治疗老年肿瘤领域,提倡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1)按照传统中医的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特点,结合西医肿瘤诊疗领域的特点和进展来培养青年医师,避免顾此失彼。(2)理智看待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鼓励建立中西医整合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协作团队,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开展高质量创新研究,避免重复性研究。(3)鼓励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发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引领作用。(4)鼓励通过发布指南和共识形式规范老年肿瘤中西医整合治疗和研究。提倡根据老年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需求,有针对性开展特色中医治疗,避免千人一面。

5.老年肿瘤器官保护研究展望

老年肿瘤患者器官保护是全新的课题,缺乏临床研究。针对现状,应加强学科间的协作,与时俱进,让老年患者从老年相关的多学科进步中最大限度获益,而不仅仅局限于肿瘤本身。应将精准医学的概念从基因扩展到年龄层面,进而发现年龄之外的个体化老年因素,精准施策和保护。

老年人的体能状态和器官功能呈现突出的个体差异,开展临床研究,筛选重要的预后因子有助于将老年患者分层,实施差异化的控瘤策略和老年器官保护。

总结

肿瘤专科医护人员需具备老年医学知识和素养。肿瘤学和老年医学常态化协作是老年肿瘤规范诊疗的重要基础。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全程全人管理模式是老年肿瘤诊疗的未来发展方向;生活质量和患者意愿对老年肿瘤诊疗决策有重要影响,构建适合老年患者的诊疗模式成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面对前瞻性研究难以实施的客观现实,开展真实世界的回顾性研究,有助于改善老年肿瘤诊疗证据不足的现状。

【主编】

李小梅    解放军总医院

刘端祺    解放军总医院

【副主编】

张宏艳    解放军总医院

李胜棉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白静慧    辽宁省肿瘤医院

邬   麟    湖南省肿瘤医院

薛   冬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闵   婕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刘东颖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贾小诺    辽宁省肿瘤医院

李元青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刘维帅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蒲兴祥    湖南省肿瘤医院

武文斌    北京医院

张兰河    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张燕军    陕西省肿瘤医院

【专家顾问】(审稿专家)

刘晓红    北京协和医院

王子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