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来临时上厕所会出现4个异常 一定要及时检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忽视饮食健康,这导致胃肠道问题的增加。肠道不仅是消化食物的场所,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一旦肠道功能受损,各种疾病就会随之而来。肠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居高不下,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仍有一些迹象值得注意。

01便便形状改变

正常的大便应为圆柱形。一旦大便条变细、或呈扁条状、槽沟状、细条状等,需警惕肠道癌变,可能是肠道内有肿瘤压迫造成的。

02排便规律改变

如果每天排便次数增多,由原来每天一次变为两三次,或者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都要警惕是肠道病变了,不要忽视。

03便中带血

便血是肠癌的重要警示信号。肠癌可能导致粪便中出现脓血或黑便,就是便便上带血,血呈粘液型或者发暗发红,而痔疮通常只会导致鲜红色的血便。

04便意频繁,排便不尽

肠癌来临时,肿块会反复刺激肠黏膜,引起便意频繁,排便总是伴有一次不能完全排尽,总是有一种想排又排不净的感觉,也就是出现“里急后重”,此时,最好去查查肠道健康,切莫不在意。

这三个行为会加速肠道癌变

1长期大量吃肉,会增加肠癌风险

研究显示,每天摄入100克红肉会增加17%的结直肠癌风险,而加工肉制品则会增加18%的风险。

2较长时间一直坐着不起身

长时间久坐可能会削弱肠道的正常活动,导致消化代谢物在肠内积聚,这种积聚可能刺激到结肠的内膜和肠壁,从而对肠道的整体健康造成伤害。

此外,久坐不动还可能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干扰胃肠道的正常调节,进而减缓肠壁的运动,对肠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吸烟和饮酒也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

研究显示,吸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与疾病的风险成正比。国际研究指出,日常饮酒的男性患乙状结肠癌的死亡风险是不饮酒男性的五倍。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数据显示,我国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肠癌,绝大多数人一经诊断就是中晚期。更可怕的是,肠癌的发病人群已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我国的肠癌发病平均年龄约为48岁。而90%以上的肠癌由肠息肉演变而来,因此尽早发现肠息肉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才可能将肠癌扼杀在萌芽状态。

日常饮食上,增加蔬果的摄入,少吃腌、熏食物。同时,上厕所时最好不要长时间看手机,排便时间过长,可能影响到肠道功能。此外,适当运动可增强胃肠蠕动,有助粪便排出体外,预防息肉形成。